前年欲通过并购之路“入侵”四川市场未果后,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死心”,日前,其西部市场开发的大旗又将插向重庆。
或早或晚,似乎每个区域零售企业都有一个异地或者跨区域发展的规划,随着实力增大,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区域零售企业在大本营发展壮大后,再度将目光放远,在其他区域看到了隐隐发光的市场。
然而,许多类似的企业往往在跨区域发展时,步子迈得太大,战线拉得太远,以至于被当地土狼逐个围剿,此次步步高再次“西征”,在重庆的发展究竟是冒进还是战略需要,仍要看这盘棋如何落子。
垂涎西南已久
步步高看上西南这块肥肉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1年春,步步高就有了曲线入川的计划。
2011年4月,步步高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步步高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统一超商签署合作意向书,拟收购四川统一量贩超市及成都统一量贩超市各60%股权,利用双方优势共同在四川经营量贩超市。
彼时,步步高在四川的蓝图基本已经描述好,其副总裁陈志强还表示,当时统一优玛特在四川有5家门店,还有4家已经签约,其中最大门店的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未来四川门店将陆续换上步步高的LOGO。
不过半年后,这些蓝图被永远定在了步步高湖南总部的墙上。
2011年10月,步步高发布公告称,终止继续促使公司与统一超商共同在四川地区经营超市业务的合作。邹爱华告诉记者,终止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统一优玛特的股权太复杂。
虽然没有成功入主四川,但步步高时刻不忘寻找入川的机会。
2012年12月,王填再一次透露了入川的想法,他表示,步步高下一步会考虑来四川发展,在四川的中小城市或者做大型购物中心,或者与地产商合作做大型城市综合体。“像南充、绵阳这些具有潜力的二三线城市,我们都在洽谈合作方案。”
除了四川,步步高还将目光转向了西南的另一个市场——重庆。步步高董事长王填表示,2013年步步高集团将西进重庆,同时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城市生活广场。
步步高品牌推广部部长邹爱华告诉记者,“步步高非常看好西南市场。目前已经初步选址几处,综合体和超市业态都有,具体开业时间尚未定,但在重庆区县的一些门店已开始装修。”
“步步高在未来将深化多业态发展,加速省外进军。”陈志强也强调了跨区域发展的规划,他介绍,2013年步步高将新开30家大卖场超市、12家百货摩尔、100家汇米巴社区便利店,同时将进军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建设6大城市综合体项目。
如此急切地跨区域攻城略地,并且以城市综合体为主的背后,是步步高早已尝到转型时期的甜头。
有证券分析师分析,步步高百货业务快速下沉至湘赣二三线城市,看好未来发展前景。目前步步高拥有19家百货门店(湖南17家、江西2家),百货过去两年收入复合增速超过45%。
区域零售思维
步步高大步西征、甚至有些“冒进”地将触角深入异地市场,也从侧面印证了区域零售企业在区域市场做大后的普遍思维——上市,进而“远走他乡”。
在步步高之前,人人乐、永辉超市走过同样的路子。2010年1月,人人乐成功杀进资本市场,靠的就是头顶笼罩的光环,“惟一一家成功实现跨区发展的零售连锁企业”。
当时人人乐在全国拥有82家门店,它的IPO野心是,斥资11.96亿元在2年内完成“68家连锁超市发展项目”,这些项目除了广东21家在大本营外,其余都在外省,也就是说人人乐往跨区域发展迈了一大步,其中包括:陕西17家,四川12家、广西8家,天津6家、湖南4家,即门店总数将达到132家。
先不说人人乐最终将步子迈向了哪里,门店开了多少。仅仅这一举措就刺激了当年的黑马永辉超市。
紧随人人乐之后,2010年底,凭借生鲜强势,永辉超市作为一匹黑马杀入资本市场,此后,永辉明显加快了全国布局的速度;2011年,永辉在深耕福建、北京、重庆等较为成熟的市场之余,进军安徽、东北,河南、河北等新开发市场,全年新增门店49家;2012年新增门店47家。
这种趋势仍在延续。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区总经理彭华生透露,永辉计划2014年在全国的门店数达到350家,销售额实现500亿元。截至2012年底,永辉门店总数为247家,要在2014年达到350家的门店数,永辉今明两年要保持年均新开50家店的速度。
不仅如此,一向以自营模式发展的永辉超市开始在一线城市进行多元化扩张。自去年接受北京易买得之后,永辉再度变换经营思路,通过合作形式曲线进军上海市场。
据了解,永辉近日来正在与上海糖业烟酒公司旗下第一食品洽谈合作事宜,未来有可能以联营或租用摊位的形式进入第一食品商店,运营第一食品商店的生鲜区域。
后跨区域发展模式
从区域到跨区域,最终走向全国,虽然外资零售大佬颇有心得,但对于本土区域零售商,这似乎仍是一条艰难之路。
华东某行业研究员早已提出质疑:现在的超市概念股,像步步高,永辉超市,大部分都是以区域为主。向全国蔓延,对管理层的要求非常高,成功的比较少。
以人人乐为例,上市才3年,异地扩张之路就几乎全面溃败,险些搭上“身家性命”。
资料显示,人人乐2011年新开门店24家,但目前24家新开门店基本都处亏损状态,分区域看,西安、成都地区可比门店利润下降,湖南、福建、天津、广州等地处亏损状态。
为此,2012年,人人乐扩张计划开始延缓,并关闭门店4家。2013年1月,人人乐更是到了止损的地步——转让在建购物中心项目。
人人乐1月公告称,拟将新余市大欢乐购物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洪客隆。
此次出售新余大欢乐公司,虽然人人乐回笼资金逾2亿元,但在市场争夺上,人人乐输给了江西地头蛇——被华润收购的洪客隆。
永辉超市虽然没有人人乐这般不堪,甚至还举牌人人乐,但其高速扩张也带来了利润缩水。2012年上半年,永辉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28.76%,一季度毛利率甚至达到了历史最低位17.51%。虽然三季度依靠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业绩扭转,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仍下降近一成。
日信证券通过研究沃尔玛跨区域时期的扩张策略,并用量化的方式发现了永辉超市的扩张策略存在问题。日信证券分析员表示,永辉新开门店分散化特征明显,渗透率下降幅度高达58%。
“除福建,重庆做得不错外,其他地区永辉都不成功。”第一零售网创始人丁利国甚至给出这样的结论。
永辉本身似乎也感觉到扩张过于激进,并开始发出调整信号。永辉公告称,2012年底,永辉对于扩张策略进行微调,拟视市场环境调整开店速度,先开好店、盈利快的店,远程店由现有大区经营,2013年不再组建新的大区。
尽管永辉在2013年2月底发布出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0%,迫不及待地传递出今年业绩将增长的信号,但许多研究过永辉的机构并没有用实际行动看好永辉。此前,诸如华夏、嘉实、南方基金等看好永辉的基金公司并未见重仓痕迹。
而对于步步高未来在重庆以及四川的发展,四川省商业连锁投资开发联合会会长冉立春曾对步步高在四川市场的前景提出忠告,“在湖南做得好,不一定就在四川做得好;超市能做好,百货不一定能做好。”
已成功切入江西市场的步步高,“百货+超市+商业地产”的跨区域发展模式运用早就较为熟稔。不过,进军西南,这套模式能否一如既往地顺畅?
>>新闻1+1 Link
“钱”景广阔
零售企业加速布局中西部
习惯了在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的陈先生,每隔几年才回老家四川乐山一次,过去总是不习惯到街边小店,而是花上不少时间到市区仅有的一个商业中心去购物。
“没想到老家超市、商场多了不少,其中大多数是外来的。”今年回家,陈先生却发现不但老家小区附近开了本地品牌连锁超市,走上五分钟,就是人人乐的大型超市,“和老婆去逛街,一条过去很破旧的服装、文化用品街,如今却被重庆百货、沃尔玛占据,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老家的商业零售变化真大”感慨中,出于从事财经相关职业的敏感性,陈先生索性用一天时间,将这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不到40万的中西部普通城市跑了一遍,“外地来的大型超市有家乐福、北京华联、沃尔玛和人人乐,百货类商场有重庆百货、摩尔春天等等,数量真不少,而且都是这两三年进来的。本地的三八商场也把连锁超市基本开遍了主要街道。”
实际上,这个三四线小城只是中西部商业零售正在蓬勃发展的缩影。如到绵阳工作的高中同学告诉陈先生,就他所知,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绵阳的大型超市、百货等接近20家,其中不乏王府井旗下商场这样的知名百货。
超市、百货到中西部纷纷圈地,正是看中这里的消费能力不断增长。例如在2012年,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中部地区销售额增长10.7%,西部地区销售额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高4.1和4个百分点。
更能生动的反映中西部商业零售“钱”景广阔的是陈先生在老家某超市看到的一则招聘公告——“诚招营业员,薪酬1400~2000元。要知道老家房价多在4000~5000元一平方米”,陈先生不禁有点咋舌。
“大家都在扩张,工资没有竞争力招不到人,再说效益本身也不错。”该超市负责人还透露,如果是百货,工资还要高,一般得是2000~3000元呢。
的确,随着国家投资更多向中西部倾斜,加上东部制造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中国中西部经济正在快速上升。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西部人均GDP增速超过了东部,已经触摸3000美金的“黄金线”,居民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当前,中西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已经明显高于东部,有分析人士认为,中西部释放出的巨大消费潜力,很快会催化其二三线城市商业零售的大爆发。
那些更多布局中西部的商业零售企业,如王府井、重庆百货、合肥百货、永辉超市、步步高、华联股份等,有望分享上述果实。
最近,永辉超市一季度业绩预增约1倍、2012年净利润预增超预期的公告已出。步步高业绩快报也显示,201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56%,净利润增长31.84%,并且“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因新开门店增加及门店较好内生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陈刚)
>>瞭望 Lookout
新政策利好社区型购物中心
随着“新国五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地,更多房地产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相继拥入商业地产领域。面对诸多业态的选择,专家认为,社区型购物中心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所谓社区型购物中心,一般临近社区,体量较小,能够基本满足周边居民的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需求。
无独有偶,2013年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也指出,将进一步提升商圈业态结构,新建成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等项目,推动社区商业规划落地。
从政策层面,社区型购物中心将拥有更多“利好”。去年八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我国未来流通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目标。
《意见》指出,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这意味着社区型购物中心将来拥有更多的选址空间。
据统计,社区购物中心在全国的购物中心总量中占比已达一半。凯德商用中国董事总经理姚啟怀表示,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空间还很大,有超过50%的消费者需要去购物中心购物。随着经济发展和地域化的扩大,交通和便利性将逐渐被消费者纳入时间成本的计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在周边的几公里可以到达,并能提供方便购物的社区类购物中心购物和消费。
从产业层面看,大卖场业态在我国经历十多年的黄金期之后,逐步进入下滑通道,而能满足消费者综合性购物需求的购物中心业态将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根据协会对会员企业开店计划的分析,除了家乐福、沃尔玛等以大卖场为主的外资超市外,大部分零售商未来开店主要将集中在购物中心这样的业态上。
(赵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