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警惕零售商主业空心化

□ 陈岳峰

  尽管遇到电商和经济大环境的严重挑战,区域零售商还是按捺不住再一次走向全国的冲动步伐。与10年前那波盲目扩张潮不同的是,10年后,这些再度向全国进军的零售商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

  走出去一直都是个好战略。人人乐便是凭借这一概念登陆了资本市场,不过上市后的几年里业绩惨不忍睹到了“人人哭”的境地,以致频频传出即将被永辉等其他同行收购的消息。这与10年前零售企业集体走出去扩张、最终几乎等于集体自杀的结局何其相似?

  更值得重视的是,在有太多捷径、太多投机机会的诱惑面前,零售企业浮躁、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主业等现象已经较为突出。

  还是以人人乐为例,这个被业界和投资者视为不争气的家伙,去年零售主业亏损超9000万元,居然近日拿之前募集到但尚未花完的7亿元去购买理财产品——如果说经营业绩非常良好,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但巨亏之下不去全力改善经营而靠钻营获取小利,沦落至此,让人唏嘘。

  体现主业空心化比较典型的还有零售企业的商业地产热,这已不是一个新现象。步步高今年宣称要进军四川、重庆、广西,在这些地区洽谈的均以商业综合体为主。另一家近几年在业界颇为知名的辽宁零售企业,热衷的也是购物中心的开发——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零售业务虽也不错,但商业综合体的回报要大得多。

  不过,商业综合体名义上是商业零售,实质上是地产,零售商除了自有业态装进去,更多是在做二房东,赚取的是地产的投机暴利和商业物业升值。但新华南MALL已沦为鬼城,青岛、深圳等也有类似的项目陷入泥潭。业界须高度警惕,在商业地产泡泡即将吹爆之前,肯定会有零售企业接手最后一棒,成为冤大头。再说,商业地产模式突出的万达,未来发展能否一定成功也未可知。无论是模式、资源、人脉、实力,零售企业有谁在商业地产上能效仿得了万达?

  笔者了解到的某便利店企业,其实做零售也是表象。本质是通过表面的商业,以物流配送中心、农业产业基地、观光园等项目为由头,曲线拿地,通过这样的后台操作来达到盈利甚至是暴利目的。

  这样的零售企业,还是在以零售主业在经营吗?这样的经营方式,甭说有电商冲击,就算没有,也不会有太强的市场竞争力。就算企业在短期内规模做大,但主业虚空、优势不突出,没有特色,也只是“虚胖”,缺乏核心竞争能力。长此以往,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都将步入不健康的轨道。

  与上述情况不同,永辉面临的则可能是另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上市后四面出击,门店数以每年数十家徒增,战线拉长后,人才和管理很难再保持着原有的水平,除了几个区域势头不错,其他地区业绩也大都平平。但为了业绩和给股东交差,必须要开足马力往前奔。这一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庆客隆应该更有体会,尽管已经尽力,但受企业自身实力所限,仍旧没能达到投资者的期待,结果是面临退市的命运。

  为传统零售的这些现象捏一把汗。希望零售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不要累死在征途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