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鼎制茶史上,可用来制作白茶的茶树种有:福鼎菜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等。现时期福鼎白茶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采自福鼎大毫茶的芽叶,经过福鼎茶农的长期实践证明,福鼎大毫茶是制作福鼎白茶的最佳材料。
《中国茶业大辞典》载:“福鼎大毫茶……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2号(GSCT2)’。”
《中国茶树品种志》描述:“福鼎大毫茶简称大毫,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汪家洋村……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2——1985。特征:一芽三叶百芽重104.0g。产量高,每667平方米可达200—3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5.7%、儿茶素总量18.4%、咖啡碱4.3%。制白茶,外形肥壮,白毫密披,色白如银,香鲜爽,味醇和,是制白毫银针、福建雪芽、白牡丹的原料。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栽地区:长江南北及华南茶区。”
福鼎茶农把福鼎大毫茶称为大号茶,意思是芽大、叶片大且厚,产量高,品质又好。经过比对,500克的成品用大毫茶制成的白毫银针芽头19000至20000个之间;福鼎大毫茶一芽三叶百芽重104.0g。
为什么福鼎的茶农喜欢种植福鼎大毫茶呢?清明前后的头春茶,福鼎大毫茶发芽早,采摘后二三天又有芽生出。生长的芽头肥壮,挺直如针,遍披白毫,色白如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出产早,产量高,芽头粗壮,一芽一叶二叶品质好,茶园管理不复杂。更重要的是茶芽上的白毫,福鼎大毫茶的芽头茸毛既粗且壮,白色挺直,茸毛含有一些特别物质,经过福鼎白茶加工工艺成品茶后,毫香蜜韵,同时还有花香、果香味。袁弟顺教授在《中国白茶》是这样描述福鼎大毫茶的白毫:“白毫是构成白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但赋予白茶优美的外形,也赋予白茶的毫香与毫味。白毫内含物丰富,其氨基酸含量高于茶身,是白茶茶汤浓度与香气的基础物质之一。”许多茶人说:福鼎大毫茶就是天生做福鼎白茶用的,尤其是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上世纪70年代以前,福鼎境内福鼎大白茶种植面积大大超过福鼎大毫茶,今天这种现象刚好相反。
据福鼎茶叶短穗扦插发明人之一——郑秀娥回忆,福鼎大毫茶是在选择插穗母树时发现其具有优良品质,以后就不断繁殖扩大,成为高产优质良种,经鉴定其制白茶的品质特征比福鼎大白茶更好。
福鼎大毫茶1958年经鉴定后也向全国推广,据福鼎茶人陈方田老人回忆,他把福鼎大毫茶茶苗推广到安徽、浙江、江西、江苏等地,并在当地种植加工,但移种后生长出来的茶叶品质、芽毫粗壮度与制作后的成品茶远远不如福鼎本地所产;福鼎大毫茶证实了“淮南之橘,淮北为枳”的典故。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原产地就在福鼎,福鼎的气候、土壤、环境、地域孕育和生长着这“华茶1号”与“华茶2号”,福鼎的茶人用它制成福鼎白茶,使福鼎白茶具有地域的唯一性、工艺的天然性、功效的独特性,是其他茶叶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