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在玉米播种前后,玉米价格通常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但在今年,向来被视为亦工亦农、可攻可守的“万金油”的玉米,行情却连连下跌,甚至跌破了国家收储价格,这么强烈的下跌周期在玉米的市场表现中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那么玉米价格此轮下跌,原因何在呢?
眼下,正是春播即将全面展开的农忙季节,向来被视为亦工亦农、可攻可守的“万金油”农产品——玉米的价格却乍现倒春寒。据多地粮食系统公开数据显示,无论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东三省地区,还是河北、河南、甘肃及陕西等二类主产区,主流(即三等质量标准玉米)收购价格均已经跌破每吨2000元。
玉米价格的跳水只是农产品经营风险难控的表象,在这背后无不是市场、资本这些“无形的手”在左右。大宗农产品本身产业链延伸局限让风险大多还是砸在了种植户身上,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待发展。
跌破国家收储价
2013年春节之后,我国东北玉米价格突现“滑铁卢”。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东北、河北、河南、陕西等多个地区的三等玉米收购价格已经跌破一元。
期货界私募人士金涛认为,伴随南方港口到货量激增,以及港口走货价格持续下跌,他预计在春播期间,玉米价格整体下行的弱势趋势会继续。从现货市场诱导期价下滑,进而严重影响到农民扩大玉米播种面积的积极性。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对号称“陇东粮仓”的甘肃庆阳进行调查发现,庆阳市从2012年年底玉米的价格就相应的出现下跌,截止到目前为止,玉米价格已经跌到1.95元/公斤左右。庆阳市西峰区的一位粮贸商穆先生表示,往年在玉米播种前后,玉米价格通常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但是今年却在下跌,依照目前的市场需求量,这种趋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回升。
需求趋弱资金抽逃
据中国玉米网、中国猪网等行业内部人士分析,在“速成鸡”事件之后,大量肉鸡养殖场相继倒闭,饲料行业对玉米的需求也相应减缓。
“眼下的疲软态势应该是资金短线抽逃之后形成的一种假象,玉米价格如果长期低于1元,其对其他农产品的替代作用将显著发挥,进而迫使需求上升,价格回暖。”中国玉米网分析师称,目前玉米的主要用途仍然以食用、饲料以及酒用乙醇等为主。根据目前玉米市场的整体市场容量分析,主要还是下游环节“差钱”,或者说,资金更趋于追涨,当价格处于低位时,谁都不愿意承接,这直接导致玉米的下游市场无法形成与市场抛售量相对应的吞吐能力。
就供应趋势看,2012年我国的玉米进口总量突破500万吨,相对于2011年的175万吨增加两倍以上。同时,我国的玉米总产量也从2011年的1.92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2.08亿吨。因此,在供大于求的市场调控下,价格下跌也是必然趋势。
玉米化工企业“吃不饱”
作为过去数年来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里面唯一与石油价格走势最密切、互补性最强的农产品品种,玉米的能源期货属性却仍被市场看好。
玉米与石油生产化工醇相比,原料消耗比为1.76∶8,生产成本比为1∶1.4,玉米化工的基建投资也仅仅是石油化工企业基建投资的25%。加之玉米深加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将来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会更为明显。
一位玉米深加工的行业人士表示,玉米储量在世界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长时间受到政策方面的压力,玉米化工企业的产量也一直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审核约束,并且对以前那些产能较低的企业逐步地在取消。即便是这样,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每年的缺口仍接近1000万吨。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依照我国目前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进口产量剧增,单单依靠饲用行业和食用很难消化。这对于缺少原料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王金龙 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