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兴国之源、创业之本、成事之基。没有人才便无以奋起振兴,没有人才发展便无以为继。
近年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按照“人才兴社”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日前,笔者细读十八大报告,发现报告中有19处讲到“人才”问题,“人才”一词已经成为十八大报告非常热门的关键词之一。报告还特别强调“人才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联系供销合作事业实际,细品十八大报告关于人才问题的精辟论述,笔者认为“人才兴社”战略在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人才战略”需要着力打造
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机遇需要人才去把握,矛盾需要人才去化解,项目需要人才去经营,队伍需要人才去带领。有人比喻,今天的社会前进、事业发展靠两个轮子,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经营管理,两个车轮间有一根轴,这根轴就是具有现代化科学知识的领导人才。谁拥有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谁就拥有强势,谁就拥有未来;谁没有人才或虽拥有人才却不善于使用人才,谁就居于劣势,甚至丧失未来。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2012年实现销售3.68亿元,毛利500多万元(纯利润127万元),江苏省社的“人才兴社”战略是要素之一。而江苏省社的“人才战略”又多得益于苏果及其CEO马嘉樑的实践给予的启示。2006年,省社党组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在全系统开展向苏果和马嘉樑学习的决定。苏果从17年前注册资本50万元到去年销售440亿元,笔者认为他们在两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一是善于开拓创新,二是善于经营管理。在业务开拓方面,他们在外埠不断拓展克隆“南京模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内部管理上,他们的“八个一批”(即奖励一批意在激发、通报一批意在警示、免职一批意在转变、降职一批意在机会、实训一批意在提升、升职一批意在动力、培养一批意在发展、调离一批意在规范),已持续进行到第28批。正是这两条,使苏果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那么,支撑苏果善于开拓和管理经营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笔者则认为,最关键的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马嘉樑在一次指导新店开业时,讲得非常到位,也特别耐人寻味。他说:“为什么要搞干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什么要搞中高层团队的更新换代、为什么要搞‘内培外引’、为什么要制定22条战略目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苏果的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让新一代有高学历、有实践经验、有苏果文化、有苏果精神的人才挑起苏果发展的大梁。”马嘉樑的这番话,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条:第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核心是要有一个超前思维、率先创优的领军人才。第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创新团队。第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有一支与时俱进、年轻有为的后备干部队伍。
企业发展是这样,联合社的机关和基层社、专业社的人才队伍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才兴社”战略需要多措并举打造良好环境
一要积极吸纳人才。笔者在省社举办的市县社主任培训班上曾讲过三个县级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典型例子:一是江阴市社“用好人才、实现双赢”;二是扬中市社“用优用强、选贤任能”;三是东台市社“广开门路、招贤纳才”。他们的事实说明:天下人才比比皆是,就看你有没有广纳人才的肚量和气魄。
二要善于用好人才。人尽其才,世上没有庸才,庸才是被放错地方的人才。各级领导都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同时还要采取有力措施,盘活人才资源。
三要提倡岗位育才。要加大培训投入,积极组织培训,大力鼓励成才。力争工作成果和人才成果一起出。
四要鼓励岗位成才。要教育干部职工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向岗位实践学习。因为,岗位是成才之舟,岗位是成才的摇篮。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人才。最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李春生副主任在五届六次理事会上以及江苏省社主任黄宝荣在五届八次理事会上,都突出强调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只要各级在谋划发展的同时,更大力度地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就一定能通过开创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持续不断地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一定会永葆活力、长盛不衰。
(作者系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