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进城以后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不少人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8年、10年或更长时间,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取得城市定居居民的身份,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务都没能享受。所以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本报讯 3月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指出,在今后的城镇化中要重点解决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问题。
就记者提出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有什么办法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陈锡文说,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几乎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成就非常大。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城镇人口不足2亿人,到现在突破了7亿人,这5亿多人城镇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作用。另外,在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要求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以往城镇化过程中,应该说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所以现在城镇化这个词热起来之后,相当一部分人产生某种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从以往城镇化过程来看,我认为存在3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今后的城镇化中应当认真加以解决。
第一,粗放。城市的规划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损耗。耕地占用过多、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第二,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现在城镇常住人口虽然已经超过7.1亿人,但世纪之交2000年的时候,城镇总人口是4.6亿人,12年来增加了2.5亿的城镇常住人口。这2.5亿新增城镇人口绝大多数都没有其所在城市的户籍,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进城以后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不少人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8年、10年或更长时间,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取得城市定居居民的身份,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务都没能享受。所以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第三,城市扩张非常快。现在中国有接近有670个城市,还有将近2万个城镇,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增加的数量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和城镇之间,它们的体系和功能都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补,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这些情况都应该引起重视。
(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