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流茶馆新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主街二楼,营业面积约为350平方米,这里游客穿梭如织,前来茶馆的客人络绎不绝。
记者来到名流茶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先生题写的“名流茶馆”匾额。茶馆内部是整整一个大通间,面积有350平方米,按照戏院的格局分为3个部分,最前沿部分是演艺前台,面积有50平米左右,中间部分是大众茶座,能容纳150—200人,最后排是贵宾茶座包厢,能容纳20人。
茶馆环境装修沿袭中国传统茶馆风格,进门右侧是一个中式吧台,吧台内简易装饰一个多宝阁,内置一些紫砂茶壶及瓷壶。茶馆演艺前台中央悬挂着巨大的匾额,上面是天津市原副市长石坚给名流茶馆题写的“天津名流茶馆”6个字,显得十分典雅庄重。茶馆中部大池子内摆放大漆方桌和靠背椅,茶馆天花板设计呈扇型展开,装饰雕木方格板,上面悬挂着数盏中式宫灯,宫灯上串联着红色小灯笼,古色古香。
名流茶馆总经理于承艳告诉记者,天津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也是天津茶馆界的长青树。名流茶馆是在老舍夫人胡絜青、友人吴同宾等先生的指点协助下策划、设计的。马三立先生题写的“名流茶馆”匾额,老舍夫人胡絜青更为名流茶馆题写“名流”二字,为茶馆提升了品位。目前,名流茶馆以其经营活跃、特色鲜明、文化档次高的特点成为了天津津味文化阵地的代表,被人称为天津茶馆文化的“旗舰”,天津新文化品牌。
于承艳说,名流茶馆是属于大众型的茶馆,不是私人型的高级会馆。高级会馆的消费与普通老百姓的消费不一样,名流茶馆面向的是消费最低层的老百姓,经营的方向以相声为主。同时汇集京剧、评书、梆子等艺术门类。以低票价广纳观众,茶馆为观众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演员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艺术。
“20多年来,名流茶馆走了坎坷的历程,在我之前,名流茶馆走了5任经理,这些经理中,做的时间最长的有两年八个月,时间短的只有半年。”于承艳说,“1996年,名流茶馆由于经营不好而对外拍卖,我卖了房子后用房钱换来了名流茶馆,用5.6万元买断了名流茶馆的经营权以及牌匾。接手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名流茶馆倒了可惜,就想试一把。也没想做大,只想维持着下去就行了。”
“经营名流茶馆走了特别艰难的路,赔了整整8年。”于承艳感叹道。那时不懂茶馆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每天开门面对的是房租、电费、暖气费、员工的工资、演员的费用,还有税收等等数项费用,选择时就掉进“坑里”去了,据说要是懂行的人是绝对不会轻易进来的。不过正因为不懂,所以有一股拼搏的劲。
经营名流茶馆时,天津已有许多新茶馆,而且当地的老百姓还没有自己掏钱进茶馆听相声看戏及演出的习惯。那时人们还是政府组织听相声看演出,所以让老百姓自己掏钱看戏,这个过程特别艰辛。于是,我开始引领市民走进茶馆看戏。刚开始,5元一张票,小小的园子坐满了48人,整个收入才240元,但当时一个主演就要200元报酬,等于是一场下来,茶馆收的票钱还不够给演员的工钱。“那时的我特别害怕,好担心接下这个茶馆等于上了‘贼船’。我卖了房子,所有的财产都在茶馆,没有退路。一点点往里赔钱,几年下来,几万元赔得精光。那些年,我找朋友借钱,借钱最多的时候,欠了30多万,最惨时赔了32万。”于承艳说,当时真的没有办法,挺不住困难也要挺住,要是倒下了,朋友的钱可都还不上了。心理压力非常大,不过好在很多朋友很信任我,借的钱我后来都还上了。
在经营名流茶馆时,想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观众走进茶馆来,人有一种从众心理,那个茶馆有人气就往哪个茶馆去,茶馆冷冷清清没人气就越没有人去。于是茶馆越是冷清,我便越往茶馆投钱,买上瓜子,买上香烟,只要进来的顾客都可以享用。此外,我们从不毁约,不毁戏,保证信誉度。就是阴雨天气,也要演出,而且有瓜子、香烟免费招款。当时老百姓都觉得奇怪,名流茶馆天天有吃的,这样名声就在业内传开了。
于承艳说,名流茶馆探索经营模式,改革单纯做茶馆的模式,不仅有茶馆,还有演出团队。2000年成立名流艺术团,后来还有了有越剧团、相声团,人数从14人到现在已有83人。现在,名流茶馆经营状况好转,名流茶馆一年364天有演出,而且一天多的时候有3至5场演出,票价从当初5元,涨到现在的VIP每位100元,节日每位门票150元,全国各地观众都来了。
“目前,名流茶馆在天津有3家,我以茶馆连锁经营的方式养乐团。我不是演员,不能像郭德钢、赵本山那样以一个名人带动一个茶馆,所以我只有打品牌,以名流茶馆的品牌和名流艺术团的团队精神来带动茶馆行业的发展。”目前,天津名流茶馆是天津市旅游定点场所,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民俗文化重点基地。此外,名流茶馆也被评上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承艳说,接手名流茶馆经营至今已走过了15年,名流茶馆在眼中就像一手带大的孩子。未来的发展,名流茶馆要走出天津,让足迹更远地遍布。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名流茶馆是改革开放后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设计经老舍夫人胡絜青及吴同宾等先生指点,沿袭了中国传统茶楼设计风格。朱门之上悬挂有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所题“名流茶馆”一匾,黑漆金字的设计尽显马三立先生一字千金之贵。进入茶馆,门廊右侧是一个简洁大方的吧台,吧台上方“名流茶馆”一匾格外醒目,吧台后侧设计为多宝阁样式,放置各色茶具,简洁大方中不失实用性。
茶馆内部以红木原色为主色调,舞台上红色印花桌帷,配合金色背景色,茶馆内处处洋溢着红火与热情。茶馆内梁柱间的镂空纹饰,运用得恰到好处,精美却不冗杂,在为观众和茶客提供视觉美感的同时,又将视觉的焦点定格在舞台之上,丝毫不会抢占观众的专注。在天花的设计上,设计师仍然沿用主体设计中的木质材料,镂空的木刻吊顶巧妙的化解了顶棚的大幅空白。精美古典的宫灯,将茶馆古色古香与典雅庄重,彰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