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是世界上三大高香名茶——祁门红茶的所在地。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它那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曾经香透了整个世界,被称为“红茶皇后”。而眼看时光流去了许多年,那一缕“祁门香”是否还动人心魄呢?记者带着种种问题,专访了安徽省祁门县副县长陈亚亭。
祁门红茶 扬帆前进
陈县长告诉记者,按照黄山市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2012年祁门县启动了祁红产业发展“2111”计划,全力做好茶产业服务,使祁门茶业再次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茶业综合产值12.9亿元,比上年增43.33%。其中茶叶产量5970吨,产值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8.54%和38.33%;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2809.75元,比上年增38.33%。祁红产业的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县红茶加工企业生产祁红达4730吨,产值3.27亿元,比上年增18.25%和48.64%。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祁门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提升祁门茶业的整体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是抓茶园基地建设,夯实茶产业基础。具体做法一是抓好现代农业项目祁红产业基地茶园建设项目,同时在柏溪乡、箬坑乡新建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700亩,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二是抓好加快箬坑乡金山茶叶标准园建设,加快道路、厂房、水利、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10月31日,金山茶叶标准园顺利通过省级专业组验收。
其次是抓祁红品牌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具体做法一是积极参与评比,光荣入选“安徽茶产业十强县”。二是参加“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最终祁门红茶以20.4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三年入选最有价值区域公用品牌10强,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10强的公用品牌。三是在2012年度中国茶品牌评选活动中,“天之红”祁门红茶荣登“中国十大杰出(红茶)品牌”。四是举办了第七届国际祁门红茶节,并参与了在上海、合肥、北京等地举办的展示展销活动,全力推介祁门红茶。
再次是抓龙头培育壮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体做法一是抓好园区入驻企业的建设;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加快初制厂清洁化优化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县有大小初制加工企业200余家,精制加工企业24家,其中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1家,规模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最后是抓科技研发推广,提高茶产业效益。具体做法一是抓好祁红产业生产科技创新。今年,祥源祁红茶业公司独立申报发明专利4项,同时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二是加快祁红高端手工茶制作技术推广,推进祁红加工制作技术培训,并加快祁红新型名茶制作技师培训,促进了祁红香螺、祁红毛峰高档红茶的生产,优化调整了祁红产品结构。三是加快祁红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为祁红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阔步未来 勇往直前
“祁门县下一步要全力完成祁红产业发展“2111”计划阶段目标,把茶业经济培育成我县重要的特色和支柱产业,使祁门真正成为‘因茶而名、因茶而富、因茶而强’的世界红茶之乡,让祁门‘一茶红天下’。”陈县长充满感情地说,“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切实推进祁门茶业的进步。”
一是继续加强基地建设,促进全县茶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全面改造低产茶园。推行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茶园良种比重。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收购或租赁的方式,实行土地流转,实现茶园规模化经营,保证茶叶品质与质量安全的全面提升。
二是加快壮大龙头实力。按照“整合、引进、扶持、建设”原则,加快培育红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抓整合,支持祁红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租赁、转让等形式,整合重组,壮大实力;抓引进,积极引进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祁投资祁红产业,引进优质资本、先进技术促进祁红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和资源的有机结合、互补发展;抓扶持,坚持从政策上激励、项目上扶持、资金上支持、技术上服务、机制上创新,扶持提升一批骨干企业;抓建设,加快祁门县各重点企业祁红标准化新加工基地的建设。
三是合理优化产品结构。继续提升祁红香螺、祁红毛峰等高档新品祁红在整个祁红产品中的比重。积极顺应国内消费需求,大力开发高档、精品祁红和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茶黄素等多元化精深加工工艺,研制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产品,迎合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延长祁红产业链,提高祁红产业综合效益。
四是不断培育拓展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全国有影响的各种茶节、茶展及省级以上茶叶评比活动,提升祁红品牌影响力;引导祁红加工企业和营销大户通过建立网点,开设窗口,开办专卖店;积极推进祁红与文化、祁红与旅游的深度结合,鼓励企业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茶叶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扩大祁红国内市场份额。继续加强祁门红茶发展公司的自营出口服务工作,重点帮助2-3家企业完成出口卫生注册,获得自营出口权,稳定外销市场。
五是强力打造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进驻绿色产业园区,在项目用地、技改审批、贷款贴息、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重点对已进驻园区企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加工基地建设予以扶持。同时,加快乡镇祁红初制企业的清洁化改造,进一步提升祁红初制的清洁化水平,尽快形成大、中、小结合的祁红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形成祁红产业发展新格局。
六是强化产业发展保障。积极整合全县各方面力量,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正副组长的祁红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祁红茶业工作的计划安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督促协调祁红产业发展各项措施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