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汤臣倍健陷存货危机


  汤臣倍健用了5年时间,从2007年末的3512个终端,做到了2012年的3.2万个。

  2012年,汤臣倍健的高增长慢了下来。快速奔跑的汤臣倍健,在复制终端、加投广告之外,似乎还需要思考,明天的成长性和持续性在哪里仍存疑团。  

  渠道为王

  2010年12月15日,汤臣倍健顶着“A股惟一保健品上市公司”的光环,发行价110元/股、发行市盈率115倍,成为创业板首只破双“百”股票。

  风光背后是“渠道为王”的激进扩张之路。

  汤臣倍健与区域经销商合作,通过它们发展大量代理商来迅速撬开市场提高销量,但多数并非专有渠道。而全球保健品龙头GNC(健安喜)、NBTY(自然之宝)等公司,则以自营或特许经营的方式设立店面,扩张速度无法与汤臣倍健相比,但其每开一家店都注重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早在2008年GNC已经在美国拥有超过5000家连锁店,特许加盟店更是拓展到全球48个国家;NBTY旗下的VitaminWorld在美国也拥有直营连锁店400余家。而汤臣倍健按规划要到2013年才能完成1163家直营店和联营店的布局。它最大的视野,集中在国内40万个连锁药店以及4~5万个商店超市身上。

  上市前三年,汤臣倍健已致力于外延式扩张,其渠道90%以上都是药店和商超。2007年拥有药店等销售网点3512个,2008年5518个,2009年7300个。

  上市后,这一终端复制的速度更为惊人。

  2011年末,汤臣倍健经销商队伍壮大到330家;终端新增8000多个到2.1万多个,提前完成了2012年2万个零售终端的渠道开拓计划。

  根据新调整的计划,2012年汤臣倍健的销售网点将达到3~3.2万个,新增0.9~1.1万个;2013年,4.2万家;2015年,6万家。

  但是,北京某券商分析师提醒,“几年过去,渠道快速扩张的效应将递减,成长性和持续性都令人担忧。”

  事实上,对汤臣倍健而言,潜在的风险可能已经爆发。

  一份撰写于2013年1月31日的临时股东大会纪要显示,汤臣倍健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目前公司的主要问题是渠道开始有压货,终端调研显示货品多为2012年6~10月生产的,甚至有2011年的。”

  在架产品濒临过期

  位于最底层的零售终端,往往是问题显现的第一个窗口。

  汤臣倍健营销体系的顶层,在于一大批区域经销商。

  其中,安徽、湖南、河北这三个大型经销商,由专门的团队负责销售,销售力度最大,并且统一在安徽召开经销商大会。

  据了解,汤臣倍健与这些区域经销客户签订年度供货合同,省级代理享有三成折扣。“如果是再下一层的分销商,一般是一个月一订。”国内某分销商透露。

  河南某经销商表示情况比较乐观,“2月份的存货多数是去年11、12月份产的。”北京某经销商同样表示,“现在2月份的产品,生产日期大概在3个月之内。”

  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曾在2012年5月调研后提出相似的结论,“在区域经销商备有不超过一个月的存货,在药店里面的货周转时间也在一个月以内。”

  万泽大药房的工作人员表示,“汤臣倍健是因为质量有问题才下架的,我们以前有卖的。现在深圳的四大连锁药店,一致药店、海王星辰、中联大药房和万泽大药房都不走那个货了。”

  而在立丰医药的连锁店里,汤臣倍健产品陈列在了一个三层的展览架上。生产日期在2011年占60%以上,产出时间远久于经销商仓库里的存货。汤臣倍健在商超里设立的直营店,也出现了产品濒临过期的情形。

  对此,汤臣倍健回应,“在架产品濒临过期,这种产品比例非常小,可以说是特例。”  

  高预期还是伪成长

  2010年底上市以来,作为创业板中为数不多的高富帅,汤臣倍健凭借保健品的热潮兴起,其争议一直不断。最受瞩目的是它的盈利增速——2008年120%,2009年95%,2010年77%,2011年102%,2012年一季度161%,资本市场对之趋之若鹜。

  汤臣倍健可能也预料不到,2012年存在如此多变数。

  3~4月份相继爆发的螺旋藻、毒胶囊事件对其销售造成了一定打击。随后汤臣倍健二、三季度单季盈利的增速从一季度的161%,迅速下滑至50%和7%,公司将此归咎于加大投入的品牌宣传费用。

  11月1日起,汤臣倍健将全国统一零售价上调10%~15%。前述临时股东大会纪要指出,在此之前,三季度渠道已开始囤货,四季度的部分销售提前归入三季度。即使这样,三季度单季汤臣倍健只实现了6219万元的盈利,远低于一季度的1.1亿和二季度的7285万,反而是增加了2421万元的应收账款。

  至2012年三季度末,汤臣倍健账面上还有1.5亿存货。

  “渠道是被压货还是囤货,这个没法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终端还积压着生产日期较早的产品。”前述上海券商人士表示,“你觉得终端卖得不好,长远来看公司还能有高增长吗?”

  2012年12月21日,汤臣倍健揭晓了2012年业绩,预计2012年将实现2.6~2.98亿元净利润,同比仅增长40%~60%,全年业绩增速放缓已成事实。

  “危机事件其实不是最致命的,长远来看影响不会太大,关键是靠终端拉动未来不会有那么高的增长了。”深圳某券商人士表示,“我们甚至无法确定,目前的业绩是否足够真实。”

  汤臣倍健在广告方面依旧不遗余力,但多位证券分析人士均表示,“保健品均有生命周期。通过广告轰炸,前期比较有效,但越往后效果越差。”

  相比之下,研发在汤臣倍健却遭遇到冷落。2011年汤臣倍健的生产、销售人员几乎翻番,但研发人员仍与2010年持平,即2010年59人,2011年61人。

吴爱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