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Shopping Mall里的行走路线


  商场内的动线是指由个体顾客移动的点形成的运动路线。当购物中心确立了消费群体、主要出入口之后,内部动线的设计就成了购物中心成功与否的关键。购物中心内部交通动线的规划方案会从总体上考虑商业体内部各业态间的平衡,使得所有商户的人流通行量都达到最大。

  一般来说,租户销售额与经过商店门口的人流数量成正比。所以,优化人流运动,最大限度地使人流经过尽量多的商店门口,同时又不把消费者的行走距离拉得太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Shopping Mall的两端容易安排例如服饰、餐饮以及百货商店这些对进深要求不高的业态。而一般的承租商户会设置于动线的中间,靠两端的人群来平衡和提高周边商铺的客流。

  中庭采用挑高设计,自然采光,希望借由自然光线引导消费者的视线向上,继而促进高楼层的到达率。中庭的中部位置一般会配有景观电梯,两边配有扶手电梯。楼层之间的垂直电梯则位于购物中心的边缘。

  利用平台区分动线层次,消费者在平台上更容易发现三层以上商铺的详细信息,并且更容易掌握整个商场的行走路线。利用长坡道、楼梯等设施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

  澳门的威尼斯人酒店有一个挺吓人的设计,三楼购物中心回廊的顶部采用模拟天空的设计,云还会缓慢流动。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顾客忘记时间。

  并非所有的购物中心都会采取这种方式,但所有的购物中心都在想如何最大限度地带来消费者以及让他们在里面多待一会儿。

  

  环形模式

  商场动线的设计目的是避免让顾客走重复的道路,一次性逛完商场内的所有商铺。

  一个不错的动线设计应该尽可能让商场的各家店铺更可见、可达。显然,最佳方案应该是环形模式。如果存在单一的射线,那么消费者就会被迫走回头路了,这些射线终端的商店则可能成为死角。

  所以商场动线的设计原则就是将店面开设于步行客流最大的线路上,并使得这些动线互相之间行成回路。

  还记得最早以前百货商店采用的那种每层封闭式的标准层吗?回字形走道,两边商铺,中间集成式的专柜。这种所谓的标准化模式的确可以让顾客不走回头路逛完外圈重要的商铺,但是顾客只能够看到本层内的商铺,其他楼层商铺被看到的机会大大降低了。之后,商家开始在购物中心设置中庭。不过当商场的层面过于庞大和狭长时,顾客从商场一边去向另外一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一些商家又开始在这些中庭间设置天桥和扶梯,划分成不同的回环模式。

  

  主力店在哪里

  商场动线的总长与店铺的进深成反比。店铺经营者会希望获得更多面向于动线的展示面——就像沿街店铺那些讨好你的橱窗一样。但这样的设计会造成动线总长的增加,这增加了消费者走动的距离和商铺划分的难度——你也能猜到,面向内部的商铺租金状况不会特别好。从购物中心的实际情况看,平面动线总长一般在300米至450米。所以,一些Shopping Mall会把百货店、娱乐设施或者是餐饮这些对进深不太敏感的商业业态放到进深较大的区域。

  环形模式的两端,Shopping Mall会留给每层的主力店。这些主力店通常商铺面积巨大,进深较长。一般的承租商户会设置于动线的中间,靠主力店的人群来平衡和提高周边商铺的客流。如果你确定自己要去的那家是这个商场的重要商户,但却发现越走越荒凉,你就得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走错了。

  人的行走行为偏好右边,所以商店右手边的店铺更多是视觉驱动型的。

  除了将主力店放两端拉动人流,还有一种动线规划是将主力店设置在购物中心的中间,一般承租户则围绕着主力店呈发散状分布。将主力店设置在中央地带可以形成一个平面的商业核心,同时积极利用这个核心达到人流聚集、发散的效果。

  

  中庭的目的

  除了平面动线,商场还有垂直动线。垂直动线是为了诱使购物者离开低楼层,前往高一楼层购物。中庭空间就是这两类动线交汇的地方。

  现在各商家的中庭都喜欢采用挑高设计,自然采光,希望借由自然光线引导消费者的视线向上,继而促进高楼层的到达率。

  商场平面楼层的核心不宜超过两个。以上海中山公园的龙之梦购物中心为例,其内部公共空间形成了三个难以区分的中庭空间,消费者在购物时不容易确定自己的位置。

  此外有多个核心时最好有功能区分。例如表演活动空间、休闲空间、观赏空间等。北京大悦城便是通过在不同楼层设立不同位置的中庭来区分功能性。

  中庭的中部位置一般会配有景观电梯,两边配有扶手电梯。楼层之间的垂直电梯则位于购物中心的边缘或不影响商铺可见性的位置,与购物中心出入口有一定距离。商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尽量使用手扶梯进行移动,这样,不同楼层的店铺才能展示出来。

  自动扶梯的配置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消费者在某个扶梯附近能看到上楼或下楼的下一个动线连接。这么做不容易让人产生迷失感。

  

  要不要让消费者有迷失感

  关于这一点,商家们的想法不一样。是让你迷茫多逛一会儿还是满足你的目的性,表现得服务性强一些?它们意见不一致。

  以上海浦东的正大广场为例,商场在二层和三层中间设立了半层的过渡平台,消费者站在平台上更容易发现三层以上商铺的详细信息,并且也更容易掌握整个商场的行走路线。与此相反,其隔壁的国金商场的设计更注重私密性,商家希望消费者带着更多地试探性往里逛一下。

  让人产生迷惑感的商场还有广州的太古汇广场,因为其地下一层就是地铁交通枢纽,带来的客流与商场一层相当,从商场布局和设计上,太古汇模糊了这两层的差异性。所以同一位置,不同楼层的商铺到达率相差不多,这无疑增加了店铺的租金。

  在动线设计中,光有良好的线路设计也是不够的。

  为了让顾客能有愉快的购物体验和获得良好的位置感而不至于迷路,动线的空间和秩序感也很重要。平面的、直线型的线路模式会使购物变得乏味。例如北京的东方新天地通过通道宽窄和弧度的变化来实现动线的层次感,使逛街变得更有趣一些。

  不过人行主通道不应过窄以免显得拥堵,4米至9米宽较为合适。上海浦东的正大广场则利用长坡道、楼梯等设施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

  

  如何让自己不迷路

  一般商场都有一条明确的动线,在初入商场时,最好先规划好自己的行走路线。

  此外,商场的指示牌通常在进口处、主通道和自动扶梯旁。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方向,可以走向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中庭区域,从那里重新开始你的摸索吧。

(赢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