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对于中国春天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似乎并不怎么明媚。业绩下滑、被收购危机都使得陈氏家族掌管的百货王国正在遭遇大考。
面对与王府井的牵手,虽然春天百货百货内部人士依旧抱着乐观的态度,一直强调是“重组”,但是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这个百货王国正在走下坡路,也许此时放手对于陈氏家族来说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
1、出身复杂
春天百货,这个由陈启泰和陈汉杰共同控股的高端百货集团,在过去的14年里,挟裹着阿玛尼、巴宝莉、卡地亚、Hugo Boss等众多国际高端品牌,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如太原、长春、贵阳等地生根发芽。2007年,春天百货收购赛特集团,将北京赛特购物中心收入囊中,并于2009年12月在香港上市。
但是,春天百货旗下的“巴黎春天百货”品牌,却并不是陈氏家族百货店的专属烙印。
记者了解到,上海的巴黎春天百货属于香港大亨郑裕彤的新世界百货经营,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巴黎春天百货所有权和品牌使用权则归陈氏家族所有。而陈氏家族与春天百货的渊源始于1998年,彼时,陈氏家族控股的宝姿国际集团与法国春天百货集团(Pinault Printemps Redoute,简称PPR)、上海巴黎春天百货合资成立巴黎春天百货(中国)有限公司(Printemps China Department Store,简称PCDS)。
2006年6月,PPR将巴黎春天百货业务剥离,卖给德意志银行投资基金(RREEF)和意大利的Borletti 集团。Borletti集团和 RREEF公司承诺“收购以后将对其进行重点投资,在社会地位、经济运营和财政金融各方面都给予坚实的保障,使之成为欧洲百货公司的领头羊之一”。
至于陈氏家族为何在PPR将巴黎春天百货业务出售后仍能“雀屏中选”不得而知,但是像Borletti集团那样,陈氏家族多年来依旧保持着巴黎春天百货的高端定位。
尽管一系列变动后,春天百货从一家外国百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本土百货,但却有着本土百货不具有的优势,其中一线品牌与自持物业是两大亮点。
首先,春天百货与PPR——这个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公司多年的合作,使其与世界知名品牌建立的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除了母公司的宝姿系列品牌以外,陈氏家族还拥有一个品牌代理公司,代理了一些国际名品,如阿玛尼、范思哲、MaxMara等。
记者了解到,春天百货与1600多个国际国内中高端品牌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春天百货在进行全国性异地扩张时基本不会遭遇品牌招商难题,这无疑使得春天百货的供应链条更加牢固。
在物业方面,陈启泰通过不断加强自持物业,摆脱了租赁合同的控制与租金上涨的威胁,将主动权牢牢地握在手中。长江证券分析师童兰告诉记者:“春天百货有21家店,合计营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自有物业占比接近50%。”
2、败绩渐显
立足高端的春天百货,虽然在品牌和物业上没有后顾之忧,但在国内却没能持续谱写高端百货的神话。
事实上,春天百货的业绩下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看到端倪。
数据显示,春天百货2011年总收入为48.1亿元,同比增长14.6%,但纯利跌8.2%至3.1亿元。而2011年底并入春天百货数据的赛特奥莱销售额约为9.5亿元,约占了总收入的1/5。
如果扣除赛特奥莱的收入,春天百货2011年的业绩并没有那么喜人。2012年上半年报称,公司净利狂跌52.4%至0.9亿元。2013年1月14日,春天百货再度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2012年净利润同比有显著跌幅。
对此,公告给出的解释是,新开百货店导致折旧及摊销费用和经营开支的上升、员工福利开支的上升等,然而记者发现,春天百货仅在2011年新开了3家门店,2012年上半年甚至没有开新店。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春天百货在去年9月还关闭了南宁店。
业内专家也表示,春天百货虽然定位高端,但是其店铺网络却散落在太原、长春、贵阳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城市消费能力有限。
此外,二三线城市往往有着非常强大的本土百货巨头,而新开百货店的培育期至少3~5年,奢侈品市场培育时间会更久。
在宏观零售形式低迷,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巴黎春天百货主打的高端百货业态则自然成为受冲击最大的领域之一,南宁店的关闭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自持物业也加重了春天百货的资金压力。
就在春天百货遭遇利润下降的危机时,它早已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肥肉”。
从2012年10月到12月,金鹰商贸董事长王恒在二级市场对春天百货四次增持之后,持股比例从4%增至8.02%,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不免让人想到2004年王恒前后9次二级市场举牌入驻南京新百百货,最终将南京新百收入麾下。
但这一次,王恒没能圆梦,被王府井半路截胡。2013年2月1日,王府井百货发布公告,将收购春天百货39.53%的股权。如果收购成功,王府井将成为春天百货的第一大股东。
3、卖得正是时候
虽然春天百货内部人士说“重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显然败绩渐显的春天百货此时与王府井联手,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春天百货“卖得正是时候”。
根据王府井发布的公告,王府井国际以每股1.2港元的价格收购春天百货39.53%的股权,收购价较春天百货停牌前的股价溢价10%,收购金额高达19.97亿港元。
而根据中国春天百货201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3亿港元测算,对应的市盈率在16倍左右,由于其2012年业绩同比大幅下滑,据此计算的动态市盈率略高。
对此,长城证券认为,略高的估值使得王府井国际获得春天百货控股权的溢价。
另据接近王府井的相关人士透露,此次收购是春天百货主动向王府井抛出了橄榄枝,相比实力更强大的金鹰,春天百货似乎更钟情于稳健发展的王府井。
“慢工出细活”让王府井业绩一直不错。王府井目前拥有门店29家,遍布全国21个主要城市。2011年,王府井实现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41.74%,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81亿,比上年同期增长20.56%。
当然,这笔买卖王府井也不吃亏。民生证券分析师田慧蓝认为,春天百货与王府井的差别定位使得两者冲突小,在北京市场上,高端百货新光天地一枝独秀,燕莎也表现不俗,中端的王府井想要扩张,走向高端势在必行。定位高端的春天恰恰能够为王府井补足这块短板。
田慧蓝还告诉记者,春天百货与王府井还可以在贵阳、厦门、青岛、沈阳等地互补。
具体来讲,王府井对于南方市场的开拓并没有北方那么顺利,王府井早在17年前就进驻广州,但一直无法成为当地龙头。
另一方面,作为春天百货的布局重点市场厦门和贵阳,王府井百货还未进驻。因此,光大证券就认为通过收购,未来王府井集团将实现快速布点全国。
同时,春天百货大量的自有物业也将加重王府井的物业自持率,增强王府井的抗风险性。
值得注意的是,王府井国际财务总监陶然表示,由于春天百货是港股上市公司,涉及到境外并购,目前正在等待相关部门的审批,以后还有很长的路在走。
另一方面,由于此次收购已经触发港交所要约收购的下限,如果收购成功,王府井国际可能还面临着收购春天百货其他股权的义务。至于最终王府井国际将持股多少,陶然说还要看市场的意愿。
>>新闻1+1 Link
并购重组或成主流
看似平静的百货业事实一直是暗流涌动,特别是2012年异常困难之际。
细数中国知名百货企业,中国百货零售业区域格局明显,但集中度分散,形成了江苏金鹰系、北京王府井、浙江银泰、东北大商、上海百联多个派系等。随着电子商务销售额剧增,百货公司越来越认识到局限于某地的弊端,越来越渴望走向全国。目前区域龙头正在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向外拓展,未来会形成全国性零售企业。
同时百货业的洗牌步伐越来越快。茂业百货举牌大商股份,致使大商停牌;永辉不断增持人人乐,收购意图渐显;而杭州解百并购杭州大厦则给上演了一出“蛇吞象”。
因此,正如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克雄说的那样“未来零售行业兼并收购将是大势所趋”。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也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处在调整期,此时的并购重组将有利于提升百货业的行业集中度。而数据显示,目前日本百货业集中度57%、美国59%、韩国90%,我国只有10%。
在兼并收购中各家企业,究竟是扮演兼并者还是被兼并者,就看能不能做大做强。而收购是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田慧蓝看来,作为国内百货连锁龙头的王府井,此次收购对行业的兼并整合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业界也乐于见到这样的兼并收购。
但是专家也提醒并购重组要仔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像中百、中商、鄂武商那样陷入纠结的泥潭。同时,并购重组之后的磨合也是重要课题。王府井在收购过程中,早前与东安集团重组后的成功过渡似乎也比王恒尴尬退出新百运营的“前科”更让春天百货放心。(郝韵)
>>案例 Case
老佛爷改走大众化路线
已传说三年之久的“巴黎老佛爷开到北京”终于将在今年9月付诸现实。
被中国人民亲切地音译为“老佛爷”的法国百货公司(Galeries Lafayette)在中国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可谓中国血拼族、购物狂的圣地。据老佛爷百货首席执行官Paul Delaoutre称,该公司位于奥斯曼大街的商场是除了埃菲尔铁塔之外,最受游客欢迎的巴黎标志性建筑,中国旅游团 “功不可没”,老佛爷近半的销售额来自于亚裔顾客,而中国顾客在其中排名第一。
1997年该公司在北京王府井附近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因经营亏损严重仅维持一年便不得不关闭。三年前老佛爷百货宣布重返中国大陆市场时,选择了早已深谙大陆市场的香港I.T.时装集团作为合作伙伴——I.T.拥有超过400家店铺,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
2010年10月,老佛爷集团与I.T.时装集团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北京西单租下占地4.8万平方米的西单广场,打造“具有全新百货公司概念”商场。据统计,西单每日的客流量在30万人次左右。
但是选址西单并不是让人没有疑虑。在充斥着H&M、美特斯·邦威以及杰克·琼斯,并且紧邻大学校园的西单商业区,高端、奢侈的“老佛爷”会不会显得不合时宜?老佛爷百货表示,在进军大陆最初便已经想好了走“大众化”路线,换言之,北京西单“老佛爷”,与巴黎奥斯曼大街上的“老佛爷”截然不同。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西单“老佛爷”走大众路线也有其无奈之处。“在法国,老佛爷百货的悠久历史早已打下顾客基础,所以各大品牌希望进驻商场。但在中国,老佛爷姗姗来迟,大部分顶级品牌早已在中国拥有自己的门店和客户群,为何还要在西单老佛爷或者其他的外资百货公司开店?”此外,百货公司缺乏私密性、付款排队的种种“不便”,也对目标受众为富有阶层的奢侈品牌无益。
“北京西单老佛爷百货出售品牌中,陌生的新品牌将占大多数。在一定数量的西方时尚、奢侈品牌外,一部分亚洲设计师、包括中国设计师品牌也将进驻。老佛爷的核心竞争力便是发布新的时尚趋势,并且发掘具有潜力的设计师。”首席执行官Paul Delaoutre早在2011年参加北京西单国际时尚晚宴时便已声明。
不过,业内对于“走大众路线”的北京西单“老佛爷”并不持“乐观”态度。
一个重要原因是奢侈品税”。所有老佛爷百货的商品对中国客户实行免税政策,也就是相较于法国境内的公共价格还要便宜12%。但这在北京西单“老佛爷”百货绝对不可能实现,北京西单“老佛爷”百货在这一点上彻底失去了母公司的优势。
此外,近期大陆百货业销售业绩不乐观也成为北京西单“老佛爷”前景难测的一大因素。自2011年起,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大型百货企业相继关门歇业,包括上海老字号永新百货、百盛购物中心等都出现了关店现象。
但某种意义上,2013年在北京开业的西单老佛爷百货,会是这个百年集团自身全球化的“新开端”。“北京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测试,我们对中国蓬勃的市场保有信心。未来五年,我们将在中国大陆境内开16家分店,目前第二家分店已经在选址。”老佛爷集团推广部门对外宣传。此外,据了解除了中国之外,百货业新兴市场如沙特阿拉伯、迪拜、土耳其以及墨西哥等,都已经成为其目标。
当然,“老对手”春天百货也不会“袖手旁观”。据悉,PPR集团旗下的春天百货已经宣布将在上海淮海中路建造新艺术风格大楼,仿照19世纪其法国门店的模样。届时,上海门店内将出售法国本土品牌Givenchy、Christian Lacroix等,以及建造法式咖啡馆。(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