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社区 ,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区”的市场定位,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做到信贷投向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
截至今年1月底,贷款余额在全市金融机构中率先突破100亿元,达到104亿元,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忠实履行社会责任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立足农村市场
服务农村金融
当地六个(区)联社始终高举“三农”旗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线,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创建信用组6222个,占比为50.1%;创建信用村1238个,占比为67.25%;通过贵州省联社验收的信用乡(镇)共40个,新增13个,信用乡(镇)占比为50%;创建信用县1个。全市已评定信用等级农户44.01万户,评级面达96.87%,发证面82.46%,农户贷款面达88.55%。不仅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也改善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立足城区市场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全市农信社成立8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简化办贷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开通“信贷绿色通道”,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力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已对17291家小微企业实施了金融支持,占小微企业总户数的34.22%,并对小微企业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为32.09亿元。2003年以来,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68亿元。现有小微企业贷款户17291户,贷款余额16.8亿元,占农信社贷款余额的21.04%。
立足网点建设
实现金融全覆盖
为消除客户办理业务排长队现象、节约客户办理金融业务成本,将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全市农信社进一步加大网点建设力度,通过恢复、增设营业网点,安装自动存取款机、POS机、开通农信银客户自助终端等措施,实现金融服务的提升和飞跃。
安顺农信社在乡镇增设服务点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为山区群众改变了以往取存款难、贷款难的状况,让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家门口的金融服务。如紫云自治县坝羊、白石岩分社仅开业当天就分别办理农户“一折通” 480笔,大大减少了当地基层群众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时间和成本。
据测算,达帮分社恢复营业后,每年可为该乡农民节约到外地办理金融业务往返费用约80万元。据统计,服务网点的全覆盖为全市农户办理金融业务每年节约费用达4320万元。2009年至今,已累计为农户节约费用1.6亿元。
立足“三化同步”
提升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总体要求,安顺农村信用社积极制定措施,助推全市工业化发展。加大信贷投入,对平坝夏云工业园、普定工业园等全市工业园区进行大力扶持,由此带动园区餐饮、通讯、机修、交通运输等产业30余个。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3.5亿元支持工业(产业)园区8个。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加速了安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服务跟着农民走
做农民工的贴心人
安顺农信社率先在全国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服务跟着农民走,积极支持外出农民工创业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截至2012年底,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组织发放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11481笔,金额23983万元;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5310笔,金额38677万元;发放困难帮扶贷款1267笔,金额1895万元;支持返乡农民工发展中小企业4110户,发放30750万元,带动农民工就业人数52769人;为农民工提供维权信息8936条,帮助解决农民工维权282起,为农民工获得赔偿金额712万元;提供就业信息8356条,帮助就业人数5245人;帮扶困难农民工318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