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到农村信用社,都相继发行了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财富中心、私人银行一个个新名词出现在广大客户面前。然而,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业务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理财市场的新兵,同样存在自身特有的缺陷。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关注产品种类
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产品多为复制同业,产品比较单一。一般只有2-3种产品,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灵活性较差,且少有滚动发行,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市场竞争力较弱。
随着农村理财市场的壮大,农民理财意识的提高,现有的产品难以满足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针对产品少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先了解市场、了解同业,根据市场需求复制一些普遍存在的理财产品,比如增加代销基金、黄金、白银等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之后,再根据实际市场需求,逐步研发符合自身实际与本地客户特色的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
设置专营部门
由于理财规模较小,业务种类较少,一般的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理财管理部门,多为金融市场部或投资银行部这样的部门兼职管理,不利于理财业务的发展壮大,不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少数农村金融机构在总行和支行建立了理财中心和理财室,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理财框架搭建的基础。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总行应建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管理部门,配备岗位人员,发挥好后台支持作用。支行逐步建立理财室,设立兼职或专职的理财经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更好地拓展理财市场。
培养专业人才
农村金融机构多为刚刚开办理财业务,内部缺少专业理财人员,人才引进步伐也比较慢。内部持有专业理财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多,有实际投资理财经验的人才缺乏,不利于理财业务的推广和客户的深层次维护。为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加强理财知识培训,组织人员参加理财专业资格考试,例如CFA,AFP,CFP等。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挖掘同业有经验的理财人员,注入新活力。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理财队伍,为未来理财业务发展、理财服务提供打好基础。
面对庞大的市场潜力,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理财知识宣传普及、丰富理财产品种类、加强发展理财业务,满足农村客户理财需求,争取抢得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