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警惕大联保体贷款操作风险

□ 山东省临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张 峰 王萍萍

  当前大联保体贷款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担保两难问题,有利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对贷户的监督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存在的问题

  “群体式”经营不利于管理,埋下风险隐患。一是农村大联保体成员中,外出务工、做生意人员较多,客户经理实地考察较困难,对于外出成员的资信状况难以实际了解,更多依赖组长和其他成员的评价。二是大联保体成员众多,部分大联保体成员达到20户,甚至全村四分之三的村民加入到大联保体中,成员众多,其资产状况、信用状况参差不齐,信贷人员同时对所有成员进行管理,难度较大。三是贷款发放后,无法对外出人员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从而埋下风险隐患。四是“群体式”经营,大联保体成员往往认识不到担保所承担的连带责任和义务,出现“担而不保”的现象,彼此监督流于形式,一旦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无人落实债务,造成信贷资金悬空。

  “一哄而上”的现象容易造成转借风险。一是部分农户法律意识较淡薄,意识不到贷款转借他人的危害,相互之间借用贷款现象突出。二是在组建联保体时,部分村民盲目加入,“一哄而上”随大流,办理贷款后却转借他人使用,甚至出现组员贷款组长使用的现象,多户贷款、一户使用,集中了风险,偏离了联保贷款的核心本质。三是农户中种植、养殖户较多,行业分类较单一,很多经营同一行业的人员盲目组成大联保体,如果出现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则会导致大面积亏损,出现集中性亏损。

  人情观念为大联保体贷款带来道德风险。一是农村人情观念重,在投票选举中很多人因顾及面子关系而造成选举失真,评定过程中出现“水分”,从而导致潜在风险。二是很多成员碍于面子,私下将贷款转借他人使用,为贷款资金安全埋下重大隐患。三是个别客户经理重人情、轻制度,人为放宽贷款发放标准。

  信贷人员催收困难,资金难以保全。贷款出现问题后,造成很多贷户外逃。信贷人员无法外出追索贷款,只能利用法律手段诉讼保全,但由于诉讼程序较复杂、时间较长,很多借款人、担保人早已将钱款转移,信贷人员往往是赢官司却输钱,最后只拿到法院的执行书,而得不到实际的资金,造成信贷资金流失。

  化解风险的对策

  针对大联保体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风险,努力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大联保体贷款的健康有序开展。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大联保体贷款。一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放贷。贷前考察不仅要考察借款申请人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还要对村民之间的亲情、人情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投票选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一些“水分”成员,确保大联保体成员的资信状况的真实性。二是贷款种类多样化。在发放大联保体贷款基础上,应单户贷款、三户联保等多种贷款品种并存,多样化经营既便于管理,又能适当分散信贷风险。三是实行差别化授信,对不同成员按需授信。四是在办理大联保体贷款时,应注意不同行业之间相结合,用途为同一行业的不宜办理大联保体,以分散行业集中性风险。同时对于风险性较高的行业一定要慎之又慎。

  加强对村民的信贷法律意识宣传和信贷制度宣传。 一是信贷人员在到村、到户办理大联保体贷款的同时,应加强对村民普法意识的宣传,通过聘请执法人员下村讲解、组织宣传会等方式,提高村民的信贷法律意识。二是信贷人员应进一步加强信贷制度的宣传,加强村民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制度的了解,为双方更好的沟通打下基础。三是联合县文明办等部门成立诚信普法工作组,驻村开展诚信知识宣传,加快信用环境建设。

  建立村民家庭档案和信用档案,实行优质客户管理。一是信贷人员对服务辖区内的村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各个村庄的整体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并以户为单位建立完善的村民家庭档案和信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以此做为办理大联保体贷款的基础。二是实行优质客户管理制度,对一些资信状况较好,且社会声誉较好的客户,纳入到优质客户管理,并将按时归还本息信用记录良好且经营状况较好的贷户,也纳入优质客户管理,通过对优质客户实行利率优惠等方式,体现优质客户的“VIP”身份,对于其他成员贷款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三是联合“三农”服务部门开展诚信农户评选活动,塑造典型进行宣传,提高全民诚信意识。

  动态监测贷款,加强与执法部门沟通。一是对于新增贷款,每月20日之前打电话提醒按时付息,对于联系不上的上门实地考察。二是当借款人第一个月出现欠息时一定要查明原因。加强贷款管理,防止借款人逃弃债务。三是针对诉讼困难的问题,信贷人员积极与公检法部门协调,简化诉讼流程,盯紧贷款催收进度,努力追回问题贷款,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