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缙云茶业 春机无限
——访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副局长吕俊玉
本报记者 周 滨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副局长吕俊玉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区内茶园具有孕育名茶的优越生态条件,所以茶产业是缙云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2013年春茶即将开采的时节,本刊记者专访了缙云县农业局副局长吕俊玉,听他回顾了近十年来,缙云茶产业走出的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缙云名茶 蓄势待发

  茶叶是缙云传统的经济作物,但过去由于茶叶购销体制改革引起大宗茶效益下滑,导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时,不但全县茶园面积减少到2万亩以下,而且许多茶园处于抛荒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时,由于名优茶生产技术普及使茶农种茶制茶的积极性开始恢复,名优茶产量逐年增加,大宗茶产量逐年下降,全县茶叶产量、产值大幅增长。到2012年底,全县茶叶产业总产值达到2619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8845万元、第二产业4680万元、第三产业2670万元。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

  增量扩面有新突破。首先是扩大种植面积。经过最近10年发展,缙云县茶园面积达5.51万亩,产量达1206吨,茶叶产值达1.88亿元,平均亩产值为3774元。与2002年相比,茶园面积翻了一番多、茶叶产量翻了二番多、茶叶产值则翻了六番多。其次是推广机械化加工。加大机制名茶推广力度,取代了手工名茶。目前全县名茶加工机械达6790台,名茶机械加工率达98.26%。最后是推进市场建设。一方面,规范县内茶叶市场建设,重点做好产地市场规划和日常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外部茶叶市场,扩大其在各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

  标准化建设有新进展。首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县农业局、县茶叶产业协会共同制订了“仙都笋峰”茶地方标准规范,对产地环境、育苗及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等作出明确要求,并由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发布。其次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加强茶农的无公害生产意识,全面有效控制农药残留问题。到目前,全县通过有机茶认证的基地面积达2225亩。最后是拓展良种茶园。缙云县在2003年和2008年,两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推广先进县”。

  品牌建设有新亮点。首先是统一品牌。“十一五”期间,缙云县委、县政府对全县10多个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统一打造“仙都笋峰”品牌,并由缙云县茶叶产业协会按照“仙都笋峰”茶地方标准进行品牌建设与管理。其次是打响品牌。有针对性地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区域性茶叶博览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并到各地举办各类宣传和促销活动。到现在,“仙都笋峰”茶先后荣获“世博之旅·浙江十大旅游名茶”、“浙江名牌农产品”、“中国文化名茶”、“ 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最后是开发特色产品。由于缙云生产的“仙都笋峰”茶的形状、颜色与西湖龙井茶过于相似,自身特色不够明显,经济效益不够高,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因此,缙云县发展了3000亩有鲜明特色的缙云黄茶,同时大力挖掘茶文化与黄帝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缙云黄茶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缙云打造养生休闲之都提供文化活动和现实依据。

  政府扶持有新举措。整个“十一五”期间,缙云县共投入资金520万元用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首先在基地建设上,投入资金170万元扶持全县茶叶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壶镇伽塘、溶江黄西弄、三溪厚仁等茶叶基地,总面积达4000余亩。其次在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121万元扶持全县茶叶加工环境优化改造项目,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加工厂24家(其中有7家通过了QS认证)。最后在品牌建设上,缙云县投入资金229万元用于茶叶产业标准制订、传媒宣传、品牌营销等工作。

  时代潮头 务实前进

  展望“十二五”,吕局长提出缙云茶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茶业富民工程,打造中国黄茶之乡,创建茶叶科技示范县。为加快推动全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加强组织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成立缙云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关于加快我县黄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扶持缙云黄茶特色产业、“仙都笋峰”品牌建设、茶叶加工厂建设、清洁化生产流水线推广、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专卖店、茶叶市场、灌溉等。“十二五”期间,县政府计划安排扶持茶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

  开发特色茶叶,打造精品名品。根据缙云黄茶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探索缙云黄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求和加工产品形状等,开发提升产品及包装的多样性,全力打造缙云黄茶特色产业,同时充分挖掘黄帝文化与黄茶渊源关系,打造中国黄茶之乡称号。

  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市场网络。首先重点培育与茶农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且增收带动力强的茶叶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茶叶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类型龙头企业,通过资产并购、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改造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其次通过财政贴息、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市场开发、精深加工等项目,提高其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农户带动能力。

  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示范带动。围绕栽培、加工、营销等内容进行培训,大力培育茶叶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缙云茶产业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建茶叶科技示范县的步伐,全面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和生态化生产经营,促进良种良法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园区茶叶产业示范区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