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信息网专稿 据山东、江苏、河北等地的一些贸易商和中小纺织企业反映,春节后各产地、规格棉纱价格均现上涨趋势。其中,印度、巴基斯坦等产地高配棉、高档次棉纱普遍上涨500-600元/吨,C30s以下低配棉纱上涨200-300元/吨。
国内棉纱则“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报涨幅度仅200-300元/吨。但业内认为,由于下游织布厂、服装厂今年大多延迟到正月十五以后开机,当前询价和接货意愿并不强,而且报涨的主体是春节前囤货的贸易商,棉纺厂家跟进显得比较谨慎,因此纱价能否真正“踩实”还要看3月上中旬下游出口和内外销订单情况,国家抛储和进口配额政策以及用棉企业的资金状况。
部分企业分析棉纱价格上涨因素如下:其一是1月下旬至2月中旬印度棉报价持续上涨,至2月18日其国内s-6的报价达到近5个月来高点为83.80美分/磅,而巴基斯坦国内因收购缓慢,皮棉流通不足,棉价也保持高位坚挺,出口棉纱价格应声上抬;其二是由于大部分国内中小棉纺厂“节前早放假,节后晚开工”,不仅纺纱厂成品库存明显下滑,下游织织布厂和服装厂原料存储也处于低位,节后只是惯性上涨;其三是ICE在大宗商品的带领下19日再度反弹至84美分/磅以上,郑期等电子盘多头逼仓的态势明显,棉花的上涨推动棉纺厂、贸易商不得不提高销售预期;其四是节后部分棉纺厂资金状况较节前好,再加上贸易商的“推波助澜”以及人工、油价等支出都呈现上涨,棉纱价格小范围上调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