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9年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以加快有效发展为主题,以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做出新贡献为使命,以打造充满活力的正规化现代银行为目标,积极融入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全面加快有效发展,不仅消化了50多年积累下来的近30亿元亏损挂账,还实现了县级成员行社社社盈余,从一个靠免税政策扶持的亏损大户发展成为一个资产质量好、竞争能力强的纳税大户。自2009年底税收扶持政策结束后,江西全省农信社创税能力不断提高,三年累计创税30多亿元,其中2012年创税17.5亿元,同比多创税6亿元,成为全省纳税大户。
加快业务发展 培植利税来源
近年来,江西省农信社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加强与各方互动合作,努力抓住一切发展机会,争取一切优质客户,各项业务发展速度每年都明显高于全省银行机构和全国农信社平均水平,培植了利税来源。至2012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3082亿元,较年初增加666亿元;存款增幅27.6%,分别高于全省银行机构、中部六省农信社、全国农信社平均增幅10.2、6.9和9.1个百分点;新增存款占全省银行机构的26.9%,同比提高6.29个百分点,存款余额、增量及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银行机构首位;各项贷款余额1894亿元,较年初增加370亿元,同比多增104亿元;增幅24.3%,分别高于全省银行机构、中部六省农信社、全国农信社平均增幅5.2、6.7和7.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的21.1%,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同时,理财业务有了新的突破,票据业务有了新的拓展,资金服务有了大提升,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盈利创税能力不断增强。
狠抓发展质量 挖掘创税潜力
江西省农信社在加快业务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坚持向质量要效益,不断挖掘创税潜力,近年来主要风险指标持续优化,总体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至2012年末,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同口径比连续多年实现余额和占比“双降”,新增贷款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到期贷款收回率和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均达97%以上;资本充足率达12.05%,较年初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净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1.8%,成本收入比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稳步增长,全年缴纳各种税收17.5亿元,同比增长52.2%,成为全省纳税大户。
服务弱势群体 优化利税结构
在发掘利税潜力过程中,全省农信社注重追求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注重对三农、中小微企业、下岗职工、民生工程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注重为农民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为扶持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末,江西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562亿元,较年初增加320亿元,增长25.8%,涉农贷款占比较年初提高1.0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56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04亿元,较年初增加228亿元,增长60.8%,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新增下岗再就业担保贷款11.2亿元,增长39.8%;新增贫困学生助学贷款1.8亿元,增长45.3%;全年累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贷款887亿元,新增支持赣南苏区振兴贷款49亿元,成为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金融抓手。
为让利于弱势群体,江西省农信社在权衡风险情况下不断缩小存贷利差,对三农等弱势群体贷款实行利率上限控制,去年存贷利差同比缩小了0.6个百分点;全年免费代理发放了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资金640多亿元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170多亿元,每年支付成本6000多万元;在全省农信社系统内实行了实行了资金结算免收手续费制度,每年让利近2亿元。
自2009年底税收扶持政策结束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创税能力不断提高,三年累计创税30多亿元,其中2012年创税17.5亿元,同比多创税6亿元,成为全省纳税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