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是少有的“寒冬”,也是多年来少有的“雾冬”,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严重。雾霾天气带来的困扰不仅是在交通和健康方面,而且已经波及到田间地头。那么,雾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哪些影响?菜农及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如何应对?如何降低雾霾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近日,记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影响:生产不利菜价高企
据了解,雾霾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雾悬浮于空中,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热量,使绿色植物失去了所需要的光照,使光合作用减少或光合作用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持续的阴雾天气,会造成日照不足,容易诱发各种病害,而且低温天气会导致果蔬生长不好、发育不良,降低产量和品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李萍教授告诉记者,雾霾还能造成越冬农作物、林果冻害以及设施农业寒害,会对冬小麦越冬造成威胁、对抗寒差的林果出现轻度到中度的冻害,导致腐烂病发生严重。
雾霾天气除了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外,还推高了菜价。“昨天我花4元钱能买1斤西红柿,今天就涨到一斤5元了,怎么一天就涨了这么多……”在北京四路通一菜市场买菜的吴女士抱怨道。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小刘告诉记者,最近北京雾霾不断,菜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恶劣的天气状况导致高速公路经常被封,外地进京蔬菜运输受到不小影响,现在大棚菜价水涨船高。
合作社:收成不比往年已成定局
山东济南历城区煜春农业合作社的大棚蔬菜,今年的收成赶不上往年已成定局。
煜春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振禄一共承包了12个大棚,目前在产的有9个,主要种植黄瓜和西红柿。“棚里太潮了,蔬菜很容易长霉病,连续没有光照,气温上不来,加上前期持续低温,菜不长,减产大半。”电话里,于振禄急得直叹气。他介绍,山东最近的一次雾霾天气已经连续了一周,比之前哪一次都要严重,持续的低温加上缺少阳光、营养供应不足,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大棚的生态平衡被破坏,蔬菜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去年一个大棚能生产三四万斤西红柿,今年估计只能产2万斤左右,黄瓜的损失比西红柿严重一些,以前五天能采摘两次现在五天基本上都采不了一次。济南市农业局工作人说,目前济南市面上流通的新鲜蔬菜除了白菜、萝卜等储备菜外,大多数都是大棚菜,它们对温度要求高,喜欢温差大,但是雾霾导致大棚温度低、光线弱、温差小,这些都不利于蔬菜养分的积累,不仅长势慢,蔬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今年的雾霾天气多,对蔬菜的生产影响不小,但我们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和农业局发布的即时信息,成立了由农业专家组成的技术队深入田间、棚内,现场指导防控雾霾天气对蔬菜生长造成的影响,并由各乡(镇)农技站定时监测棚内蔬菜生产情况,为菜农服务。”山东寿光市百信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介绍,雾霾天气出现后,山东省农业部门及时发布信息,提醒农民及时保温。在济南市农业局网站上,记者看到挂着应对雾霾天气的提醒信息,其中一条为“冬暖大棚蔬菜阴天管理,对草苫应晚揭早盖,减少浇水,以保温为主,防止蔬菜见光少,影响正常生长。”另一条为“雾霾天气日光温室病虫害防治:以药物熏蒸(如硫磺熏蒸)和烟雾剂为主,不喷雾,地膜全覆盖,浇水口全封闭,中午进行短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专家:增温补光弥补雾霾损失
如何防范雾霾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理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认为,持续的雾霾天气造成的低温、光照不足对设施农业的负面影响很强烈,及时的增温补光在这个时候很关键。
如何实现设施农作物的增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邹志荣给从事设施农业种植的种植户建议,低温情况下,加厚大棚上的草帘子,进行多层覆盖是最常见的方法。一是在温室外加盖草苫、围帘、防雨布等进行保温;温室内采取加扣拱棚、地面覆盖地膜或麦秸等以提高土壤温度,同时可在温室内外挖防寒沟并填充作物秸秆和杂草等以起到隔寒作用。二是在温室内前部东西向加挂农膜,以减少温室空气冷热交换提高温室保温效果;另外,要谨慎灌溉,雾霾低温天气不可进行灌溉,这将造成土壤温度降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除此,在棚内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要考虑适时补温,给棚内农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很重要。
谈及如何在连续雾霾的天气为设施农作物进行补光,张保军认为最经济、可行的办法就是在气温不是很低的情况下,适时揭开草帘,保持棚膜的清洁,为农作物生长争取到光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用人工补光,可用日光灯照明,安装阳光灯和钠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也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的一种方法。在持续雾霾天气时,要及时清理病叶、老叶、枯叶,防止造成细菌滋生和污染;连续大雾天突然变晴后,应在中午盖上草苫子,下午再揭开,防止光照过强导致叶片萎蔫以及泡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