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善于拜访是另一种经营智慧

主持人:刘伟

  现在很多企业家,除了经常出席各类高峰论坛、接受采访外,他们很少亲自拜访客户,大多成了被动的接见者。主动上门的人,有的是朋友介绍,有的源于业务往来或者偶然相逢……虽说见面是为了双赢,但对方有求于你的比重更大一些。而主动去见别人,才能更积极地发掘价值,虽说做起来不难,但很少有人能坚持。

  □ 宋文洲    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mothers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

  现在很多企业家,除了经常出席各类高峰论坛、接受采访外,他们很少亲自拜访客户,大多成了被动的接见者。主动上门的人,有的是朋友介绍,有的源于业务往来或者偶然相逢……虽说见面是为了双赢,但对方有求于你的比重更大一些。而主动去见别人,才能更积极地发掘价值,虽说做起来不难,但很少有人能坚持。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去见什么人、怎么去见人。

  革命尚未成功时,主动去拜访别人是理所当然的,功成名就后能继续去拜访别人更加重要。不少企业家在寂寂无名的创业期,常四处拜访,可业绩稳定、有了名气之后,反而做不到这一点了。他们开始喜欢被别人拜访,看起来千客万来、繁忙一时,但实际上所经营的事业可能已开始孕育着衰退的苗头。

  除了部分亲朋好友,来客都是为生意而来,投其所好、阿谀奉承无可厚非。总是在被溢美之辞夸大的环境里度日,久而久之,对市场乃至世界的认知都难免迟钝。

  日本有数以千计的百年企业,那些长期盈利并能顺利完成传承换代的企业,都有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共通点:创始人都是脚步轻盈的人。他们会随时离开总部,去到生产一线,去到客户身边;他们不带秘书,不带随从,说走就走。

  国内民营企业家在事业成功后,不少人会大兴土木,在环境优雅之处建了别墅、花园、会所、酒窖甚至小型博物馆,俨然是一个古堡庄园,但是动辄就把商谈会见安排在自己的古堡庄园,无意中就酝酿出居高临下的氛围,对生意多半有些阻碍。

  曾经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我看到日本一位著名企业家因所提问题肤浅啰嗦而被台上的美国学者嘲讽。我暗想:他会愤然离席或悄悄离开吧!但让我吃惊的是,他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在讨论环节又第一个提问,并在休息时间里和那位学者交谈。

  这一幕我终身难忘。每当自己有和别人攀比体面的蠢动时,这一幕就会瞬间闪现。当时,那位企业家虽也算业界大佬,但业务只专注于日本市场,可今天,他已经把产品卖到全球各地。他和那位美国学者交流时,是抱着理想而去的,他对自己的理想如此执着,以至于没有功夫顾及面子之类的无聊情绪。

  能否常去拜访别人,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你要去拜访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伟大光荣正确,而是因为他们恰恰站在通往你理想的道路上,或许能给你以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