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产品电子商务寻求“外贸商机”


  在中国近几年外贸下滑的态势下,外贸电子商务零售业务却在高速成长,从2010年的6%增长到2011年的7%,2012年全年外贸B2C营业额达到200亿元。电子商务目前已经成为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和贸易形式,突破了展览、展销、现场对口洽谈等传统外贸营销模式所受的制约,有利于企业缩短贸易链条,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开展研发设计,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形势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政策惠农农产品电子商务机遇看好

  商务部去年3月发布《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动解决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通关、退税、融资、信保等政策性问题,对重点平台会员将给予资金支持。《意见》指出,要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便利化水平。推动主要贸易单证的标准化和电子化进程,支持建设“单一电子窗口”平台,促进海关、检验检疫、港口、银行、保险、物流服务的电子单证协调,提高对外贸易监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另一方面,2011年10月,商务部将“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写入了《“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继续在全国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拓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信息服务、交易撮合、在线支付、物流配送全流程服务;丰富充实新农村商网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加强网上购销对接,提高信息服务成效;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双向互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涉农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及中高档酒店对接,促进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探索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支持力度。

  抓住机遇“网络风暴”助推农产品俏销国外

  浙江: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平台

  在去年举行的浙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通报会上,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如昉表示,浙江将在3年时间内,打造出“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平台”,推进浙江农产品网上批发、零售、实体展示和配送中心建设,推进浙江农产品网上批发、流程、可追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根据计划,“十二五”末,该省60%以上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经济合作社和经纪人均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在对外贸易方面,浙江今年起将实施跨境网络营销工程,确定了几家开展外贸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跨境网络零售企业作为试点,鼓励其将产品以资助拼房方式开展网络零售和小额批发,直接拓展境外零售市场,提升产品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云南:农产品成外贸型电子商务突破口

  2012年,农产品成云南省最大类出口商品,成为出口支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在发展外贸型电子商务时,农产品可以成为一大突破口,带动云南电子商务的发展。

  云南省商务厅在“云商汇”电子商务平台上启动了云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专区,根据各州市农产品的特色和产业优势建设各州市专区,实施电子商务营销“一州一策、一县一品”工程,畅通云南各州市特色优势产品的海内外销售渠道,加快“云品出滇”、“云品出国”的步伐,而三七、野生菌、咖啡也开始出现专门的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云南代表处副总代表王超表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产品会更专一、更有针对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好与之吻合。“云南贸易发展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非常大,属于东盟南亚商业圈,出口通道便利,像咖啡、茶叶、野生菌、鲜花等产品都有着独特的本土特色,与东盟国家也有一定互补性,无论是在产品推广上还是产品特性上,都很适应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瞄准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该是一个突破口。”

  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可以标准化的农产品,可以大力发展网上交易与线下交易,实现电子商务(线上)与现代物流(线下)的结合与联动,逐步通过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互支撑来完成农产品从交易到运输的各个环节。

  该负责人还建议,“云南可以建立一些专门针对农产品批发的电子商务平台,农批市场平台以及大宗农产品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提高交易与物流效率、降低整体的交易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中间环节毁损,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者收入提高、终端消费者价格降低、农产品物流提供者单位收入提升。”

  黑龙江牡丹江:电子商务效果凸显

  据了解,牡丹江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等信息平台功效,架起农产品与市场的桥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和卖不上价的问题。在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乌苏里斯克市,建立了农产品采集点,使国内外粮油、蔬菜、水果的价格信息及时在牡丹江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为国内企业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提供了参考。近年来,该市建成了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25万亩,年出口农产品19万吨,出口额达5亿多元。  

  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东宁县建立了网络咨询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及时传递,网上洽谈和电子商务,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同时,他们还先后在俄罗斯建立了20个食用菌批发零售市场。借助网销平台,东宁黑木耳大市场年交易量达到12万吨,交易额近62亿元,拉动了当地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目前,牡丹江市黑木耳已达31.3亿袋,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国际食用菌学会授予“世界黑木耳之都”称号。  

  截至目前,牡丹江共有120多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入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使农产品俏销国内外,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景象。

  大胆摸索 小心过河

  加快农产品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对于外贸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广开销路、打造品牌、占领价值链上游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过,构建国际营销网络还需依据自身实力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特别是在如今这样竞争激烈的外贸环境下,经营农产品国际电子商务这样的新兴业务更是需要“大胆摸索,小心过河”。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很好的机遇,但现实的困难仍不可忽视。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的交易活动,其实现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如果互联网不能遍布农产品的产、供、销的每个环节,那么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完成商贸洽谈的前提条件是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展示的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商品信息,但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民的组织程度分散、生产加工能力低、效率不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面对这些问题,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促进农产品外贸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