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蛇舞又一年,茶叶市场迎来了新年伊始的消费旺季。春节可谓是一年中销售的最佳时期,不但影响着茶企设定新的营销指标,也影响着茶市开局的效益走向。挺过了“龙气压人”的淡季,在“金蛇狂舞”之际,茶市呈现“百家争鸣”的欢腾景象,茶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充分利用春节销售良机。
春节营销战 提前拉开、延后结束
春节市场消费购买力旺盛,是茶叶销售不可错失的商机。相对于往年,茶企今年推出新品茶礼和促销活动提前了一个月。由于2012年茶叶销售市场总体表现不乐观,不少茶企希望在春节之前通过促销来减少库存,以此缓解新一年的经营压力。因此,茶企为春节旺季筹备的营销大战提前拉开序幕,试图抢先在新春茶市中分一杯羹。
元旦过后,吴裕泰、张一元、华祥苑、八马等知名茶企相继推出新春茶礼。在茶叶大省福建,今年茶企营销活动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泛,一些茶叶连锁店的主推产品在销售压力迫使下,参与了节前促销活动,部分茶叶用品也加入了促销队伍。譬如,八马店内的品牌茶具实行6.5折优惠促销,天福茗茶购买满688元赠予事事如意壶组。
今年的茶叶营销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为节前茶市增添了不少热闹。记者了解到,在福建省福州市和泉州市的茶叶连锁店,除了推出买茶送茶具、茶食品、茶籽油等与茶叶衍生品赠送活动,不少茶叶连锁店还推出买茶赠旅游卡、自行车、品牌酒、家用电器等优惠活动。此外,今年的营销大战不仅提前上演,而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大部分企业将春节营销活动开展到春节期间,不少企业将其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以此提升顾客消费动力,拉长营销效益战线。
新春茶礼 突出地域特色、品类优势
春节临近,不少茶企纷纷赶在节前推出新产品,通过礼品茶的销售扭转利润下滑的局面,为新一年的茶市竞争提高利润增长点。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2013年春节茶市新品涉及的茶类更加广泛。
目前,上海热销的茶叶品种较多,大红袍、老枞水仙等武夷岩茶名品,以及花茶、龙井、碧螺春等茶类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此外,“红茶热”依然势头不减,在上海的茶市中可以看到福建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等名优红茶都是热销产品。
济南茶叶市场同样是销售火热,新品以铁观音、红茶、武夷岩茶居多,今年的茶叶包装更是推陈出新。据介绍,茶企在龙年年底推出新品,既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持有新鲜感,也利于茶叶系列产品的整合。多茶类新品的推出,让2013年的春节茶市更加热闹,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除去茶叶新品的“辞旧迎新”,如湖南黑茶企业白沙溪趁新年之势推出陈蕴陈年茯茶、陈年原叶安化黑茶、馆藏千两茶这3款黑茶新品,引来消费者的关注与好评,茶叶礼盒包装也是多种多样、竞相争彩。茶企借红色喜庆、金色贵气的由头,推出喜气、大方的低、中、高不同档次礼盒,有些礼盒以蛇年图案为元素、黄色为主色,暗寓“金蛇腾舞”的好兆头。在节前的茶市销售中,中档礼盒销量更为走俏,颇受消费者青睐。
茶食品 乘势推出,热销搭配
购茶之余,随手携带一份茶食品礼盒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喜好,也成为赠送亲友的佳品。目前,随着春节茶礼的火热销售,茶食品物美价廉的礼品附属功能逐渐凸显,不少茶企瞄准了茶食品的发展商机,纷纷推出美味多样的茶食品礼盒。华虹茶业董事长高水治对此说到,茶食品最初是作为茶叶的附赠品,随着如今对茶食品礼品功能的日益重视,已成为继茶叶、茶具销售之后的又一主流产品。在泉州的茶叶连锁店,茶食品的身影已是随处可见,茶糕点、茶糖果等茶食品由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茶类精制而成。
现在,不少企业愈发重视茶食品市场,一改代销习惯,推行自产自销模式,借春节契机推出茶食品礼盒,在小商机中窥探大市场。天福茗茶在茶食品方面口碑与销售较好,茶食品种类丰富而多样,节前推出了巧出新意的“茶香御礼”,三层包装寓意连升三级满堂红。不少企业也加大了茶食品的销售力度,比如,元泰红茶推出了售价398元的贺岁红茶年糕礼盒,吴裕泰推出亲民价格的138元圆装礼盒和228元六角装礼盒。据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介绍,企业每年对茶食品种类进行丰富、扩充,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不但可以吸引消费者,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茶食品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茶礼热销搭配。
茶市后话 热闹之余存隐忧
根据以往销售惯例,茶叶市场的平淡期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就会结束,此后进入春节茶叶销售的黄金期。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平淡期比往年略长。一些茶企销售者告诉记者,虽然春节将近,但茶叶市场节前销量较往年的增长趋势并不明显,为今年的茶叶销售埋下了隐忧。
茶叶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面临着市场的拷问。以西安茶叶市场为例,除绿茶以外,其他种类茶叶价格较往常普遍上涨20%—30%。不透明定价为价格上涨埋下了伏笔,让很多消费者对这种浮动表示不信任,买茶时对价格和品质存有疑惑。有些批发商透漏,目前的春节茶礼除少量有固定标价外,多数被销售者随口定价。这就导致了同一款茶会出现每斤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的虚价现象,让消费者缺失消费安全感,进而导致茶叶品质可信度下降。
目前,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品牌已成为许多零售企业生存的基础门槛,没有品牌的小茶叶店可以说是生意惨淡,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厄运。据了解,在广州没有自主品牌的小茶叶店业绩大多比往年节前销售下滑了两成以上。在欣喜茶业优胜劣汰的同时,小茶企和小零售商的去留也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