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收储政策亟需建立长效政策机制
——中国棉花协会有关负责人就当前棉花热点问题接受中国棉花信息网采访

  2012年度是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第二年,政策对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即将公布新年度收储政策前夕,国内外棉业人士对未来政策走向更加关注。中国棉花协会有关负责人就近日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棉花信息网采访。 

  中国棉花信息网:截止到1月22日,国家已累计收储583万吨,占预计棉花总产量的85%,棉花储备创历史新高。收储政策对2012年度的棉花市场影响颇深。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临时收储政策? 

  中国棉花协会:2012年,我国棉花喜获丰收。面对市场持续低迷、产业内忧外困的不利局面,为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继2011年后,国家再次启动棉花临时收储预案。自去年9月新棉上市以来,已累计成交储备棉583万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成效明显,国家收购棉农的棉花既保护了棉农的利益又稳定了行业预期。2012年,在国际棉价同比大幅下跌42%的形势下,国内棉价同比跌幅20%,收购价格保持相对平稳。新疆棉花生产获得单产总产双提高、产值效益双增长的良好局面。 

  中国棉花信息网: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国际棉业人士却认为中国有意操控市场,您对此有何看法? 

  中国棉花协会:2011年以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稳定了国内市场,也减缓了国际市场的波动幅度。然而,一些国际棉业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实施收储政策是试图以巨大库存操控国际市场。这是对中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误读。中国是一个纺织用棉大国,保护农民利益、确保棉花生产的基本稳定是首选。作为一个以预案形式而出台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当市场出现异常,国家把纺织企业暂时无力消费的棉花收储起来,待市场好转,再把棉花抛售出去,抛售国储棉,是以不打压市场价格为基本原则的。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使得这个阶段性的临时收储政策承载着托住全年度棉花市场的巨大压力,除了资金、仓容等方面的有形压力外,还有来自内外棉价差、市场运转机制、纺织承受能力等方面的无形压力。 

  中国棉花信息网:您认为从长远考虑,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否需要完善?如何进行完善? 

  中国棉花协会: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协调产业链各方利益来看,如何完善临时收储政策亟需深入研究。棉花产业链条长,忽略任何一方都会对整个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从长远考虑,要统筹工业和农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关系,亟需研究建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政策机制。对此业内有很多建议,比如建立棉农直补政策,从根本上保护棉农利益,再比如引入商业周转库存,改进完善调控方式等。但这些建议,还需在国家层面去考量,还需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开春在即,棉农们已在做春耕生产准备。2013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适时启动重点农产品的临时收储。解读新年度棉花政策,还是要从保护农民利益这个大局去考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