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贷合规有规矩才有方圆

□ 山东省蒙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公彦群

编者按:

  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同时,确保银行信贷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对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决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这也是农信社对“合规文化兴农信”做出的最好诠释。实践证明,合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为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作为农村信用社主营业务收入来源的信贷业务,其合规经营更是关乎农信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大局。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如何加强信贷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全员依法合规自觉性,已经成为农信社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制度先行

  确保“有规可依”

  一是要建章立制,全面梳理制修订规章制度。当前省联社制定的信贷规章制度已经基本涵盖了各信贷业务品种、各操作流程、各信贷环节。各县级联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努力做到每个贷款品种都有清晰的准入条件、利率定价、操作流程等,做到制度全覆盖、流程全控制,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流程规范人的目标。

  当然,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被检验,因此要根据规章制度在具体业务实践中的实际执行情况,根据当前新形势的发展、新问题的出现,适时调整和完善信贷管理办法。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的形式调动广大信贷人员的合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度建设中坚持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实行客户经理星级管理制,拉开收入档次,提高信贷人员福利待遇,同时严格实行尽职免责、违规处罚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广大信贷人员树立“合规绩效、违规问责”的理念,激发信贷人员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意识和制度执行意识。

  三是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制约。在联社部门设置中坚持设立以公司业务部、个人零售业务部为主的前台营销部门,设立业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贷款检查中心、审计部等中后台管理监督部门,形成前中后台职责分离、运作清晰、协作高效的模块化结构;在贷款流程管理中坚持审贷分离、贷放分控的原则,明确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资金监督专柜和信贷检查人员等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各岗位独立工作、相互制约,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行为。

  学习到位

  主动“有规必依”

  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建立信贷人员学习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加大临时性集中培训力度,开展专题信贷培训,采用案例分析、现场解答等方式,切实提高信贷人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在学习方法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提升信贷人员的风险管理、合规经营意识。

  二是开展合规活动,营造人人合规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全员合规、全程合规、自觉合规的浓厚氛围,增强全员的岗位合规意识。

  恪守标准

  做到“执规必严”

  执法必严有两层含义。一是执行信贷规章制度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不能打折,不能缺斤少两。制度的立而不守比不立的危害性更大。

  二是执行制度必须要公平、公开、公正,在规章制度确定的统一标准尺度下,检查监督部门的“尺子”也必须是严格的、统一的。只要发现了违规问题就必须按照标准予以纠正和处罚,不偏袒、不放纵,更不能用“人情尺子”来丈量,要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罚,让广大信贷人员切实树立起“违规成本”的概念,以此提高整个团队的信贷执行力。

  强化监督

  落实“违规必究”

  在提升制度执行力的环节中,监督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行为约束,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让规章制度上墙,全面推行阳光信贷,公示包括“理事长热线”在内的各类监督电话,畅通外部监督途径,提高外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内部检查监督。除开展正常的信贷检查、审计外,加大对重点业务、重点岗位、重要人员的风险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切实规范员工信贷行为。对于外部举报问题和各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落实整改,对于违规违纪行为,一律严惩,绝不姑息,通过提高违规成本,引导信贷人员树立不想违规、不敢违规的理念。

  简单地看,合规就是一个计算公式:“规+合=合规”。就是说要先有规,然后按照规定执行,执行的过程中要有监督检查,发现执行不到位、执行偏了,就要处罚,这就是合规。通俗的说就是十六个字:“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