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强企工程”点燃社企发展引擎

□ 本报记者 任智超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占据16席,省部级龙头企业79家,经营规模10亿元企业32家……是什么支撑着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以如此的势头成长?

  近年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在“强企工程”中大力开展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机制转换、新兴产业培育、企业管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推动社有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道路,其经验值得各地供销合作社学习借鉴。

  日前,全国供销合作系统2012年百强企业名单正式公布,在这份代表着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实力最强的100家企业中,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新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社有企业跻身全国100强,占全系统百强企业的16%。近年来,浙江省社着力突出兴企兴社兴业的发展模式,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强企工程”,使社有企业呈现出了规模、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社有企业整体也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系统共有79家企业成为省部级龙头企业,其中32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在10亿元以上,浙江省社本级企业兴合集团2012年的经济收入更是达到了615亿元。社有企业的做大做强也盘活了全系统的经济发展,2012年全系统经营总额达到3252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10%。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省社的全新发展思路和战略部署。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任马柏伟介绍说,“要打造一批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的重点产业和企业集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促进核心板块和主营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省社以“强企工程”为抓手,不断探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道路,将社有企业打造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发展支柱。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为了推动社有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浙江省社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新形势,着力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以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相配套的社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在系统范围内形成了社有资产和社会资本、经营者及职工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产权结构,建立了社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并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了社有企业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等体制问题,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扶持了一批骨干支柱企业,推进了经营主体的成长。

  例如,省社本级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社有资产出资人+社有经营性资产授权运营者+社有资产控股企业”的运营架构,在成员企业中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制度,有效增强了社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再比如,绍兴县社也通过“联社社团化、本级股份化、资产基金化”的“三化”改造,创新了本级企业华通集团公司的体制机制,成为全省的百强企业。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浙江省社有力地推进了社有企业上市发展,并开展了社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完善了社有资产流动和增值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使社有企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经营领域 建立新型经营体系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传统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在冲击下濒临破产。然而,浙江省社却把这次改革当做是供销合作社企业进入其他领域及开展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省社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社有企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以商贸为主,多层次、多元化的社有经济产业集群。省社依托“新网工程”建设来助推农村流通的发展,加强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领域的整合力度,构建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主要经营服务方式,以专业市场、配送(展销)中心、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为基本支撑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目前,全系统已发展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连锁企业266家,拥有连锁网点3万个。

  同时,浙江省社还注重培育新型的主导产业。在省社的引导下,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通过实施走出去和有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经营范围延伸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涉及农资、钢材、煤炭、塑化、汽车、矿产、房地产、IT等多个行业。此外,各级社有企业也全力拓展经营领域,在电子商务、房地产、汽车贸易、酒店经营、纸业、医药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和新成绩。

  创新发展模式 走联合发展道路

  近年来,浙江省社不断创新社有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一体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和资本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了社有企业的竞争实力。省社以流通产业为发展基础,在优势产业进行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形成了以产品为龙头、产业为基础、产供销紧密协作的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同时,省社通过加强经营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来强化贸易服务的实业支撑和渠道优势,并通过工贸结合的形式来拓展外贸领域。目前,全省已兴办各类工业企业100多家,形成了以贸带工、以工促贸的经营格局。此外,省社还不断加强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了一批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全系统各级社有企业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著名商标59个、浙江名牌42个、市县名牌121个,有效发挥了品牌在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的重要作

  此外,省社还大力开展资本化经营,发展“主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的经营模式,推动社有企业有序开展直接融资、并购重组、企业上市、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地将产业优势和金融服务整合起来。同时,省社还着力推进系统内的联合发展,与丽水和台州等地的供销合作社联合建设了丽水生态农林产品物流中心、台州农产品集配市场、浙江供销商贸城等项目,有效整合了各地的资本、资源及市场,充分发挥了联合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加快了社有企业的发展。

  创新为农服务 实现经营服务双提升

  作为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近年来,浙江省社不断依托社有企业来创新为农服务的形式,提升为农服务的质量。省社立足于浙江省农业“两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积极创新思路,并依托社有企业积极构建新型的经营服务体系。一是搭建了为农服务的新平台。省社通过开展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平台、新田园名特优农产品连锁经营等一批项目的建设,整合组建了浙江省再生资源公司、之豇种业公司等一批企业,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流通服务模式,强化了全系统在农村流通和现代商贸中的作用。二是拓展了为农服务的新功能。在省社的指导下,各级社有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并依托系统的网络基础,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有效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与实力。三是参与发展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省社各级社有企业以当前农业转型发展为契机,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业务,在农产品深加工、科技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各级社有企业还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目前,全系统发起及参股了10多家农村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并组建了38家担保公司,2012年实现助农贷款和担保金额近100亿元,有效帮助农民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创新企业管理 优化运营体系

  为了加强社有企业的管理,浙江省社积极推进管理思维的转变、管理体系的优化,并注重以有效的管理手段、工具和方法来提高社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中,省社本级企业浙江兴合集团按照战略控股型集团的定位,构建了“统分结合、权责明确、规范有序、高效敏捷、执行有力”的管理体系。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该集团根据产业和区域的拓展,进一步以体制创新带动机制创新,推进成员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分设,推进集团总部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推进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并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为重点、完善EVA(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经济目标责任制管理,有效增强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省社着力加强各级社有企业的企业家团队及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有企业内部人才孵化、流动和配置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此外,各级社有企业还全力参与供销合作社的文化建设,积极梳理制定企业价值理念和文化体系,进一步弘扬企业家、创业者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廉洁从业的良好作风,增强了社有企业发展的凝聚力、活力和经济实力。

  “十二五”末,浙江省社将实现社有经济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或区域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来推动社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作出积极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