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周刊》的2012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众多活动的成功举办、扩容至八个版面、中华茶业手机报的推出……这些成绩都离不开《茶周刊》各地记者站的支持与配合。新春伊始,我们梳理各地记者站在2012年的收获与感想。让我们站在2013年的起点上共同奔跑,一起成长。
河南篇
河南发行稳中有升
为提升河南省茶业经济,弘扬茶文化,提高河南茶业经济竞争力,增强茶业企业的软实力,《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在河南成立工作站,河南站工作人员积极推广和宣传,2012年订刊数量高于任务比例,已完成65℅,发行量相对于2012年稳中有升。
河南工作站通过市场调研,充分掌握河南省各个地市的茶叶市场、茶办、茶企业、茶专业合作社及相关茶产业单位的信息,通过中华茶道网、《茶道中原》杂志、宣传单页、电话营销等多种渠道,把《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中华茶叶手机报呈现给众多爱茶人士。其中一位来自易茗堂的孙广建总经理,是一个茶文化爱好者,自己订了两份,还鼓励自己周围的茶商和茶客朋友也订阅。还有蓝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为发展出专业的团队,让各个地区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以及本企业的各个老总和部长都各订了一份《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和中华茶叶手机报,随时了解茶界动态和掌握茶叶市场趋势,也对自己公司的未来更有把握。相信2013《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会有一个更高的高度。
广州篇
深挖市场 互通有无
广东省作为茶行业最大且较成熟的茶市场,身处商业前沿,亦俗称文化沙漠的前沿,2012年,广州工作站对周边市场、省茶叶协会、行业协会、茶文化茶促会和所属区域的茶商会及行业品牌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互动和茶文化的推广。
《茶周刊》广州工作站在新年度中计划增大《茶周刊》期刊的订阅数量,加大本刊的发行与推广,初步设想与广东境内各地市茶商会、茶市场、茶协会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通,将报社工作贯穿到《茶周刊》广州工作站每一项工作中去,将茶文化渗透到茶市中,力争做到重大茶事不漏报、不错报。
黑龙江篇
新兴地区的福音
《茶周刊》的办刊宗旨是“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读者对象是中国的茶商、茶农、茶叶消费者、茶叶技术研究和茶文化推广者。《茶周刊》进入黑龙江省一年多以来,受到很多茶友尤其是广大茶商的喜爱,大家纷纷积极订阅。黑龙江省地处北方边陲,是茶行业的新兴地区,对茶行业的经营、管理处于学习阶段,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行业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发展遇阻,甚至停滞不前的困惑。作为《茶周刊》黑龙江省的记者站,我们在本省展开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为读者介绍《茶周刊》,普及茶叶知识。接触了《茶周刊》以及中华茶业手机报后,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茶业信息、行业动态、会展信息、新品种发布有了及时的了解与认识,引导了产业方向。这对黑龙江省的茶产业来说是一个福音。
上海篇
具有亲和力与指导性的读物
作为《茶周刊》上海记者站,在2012年里,我们在上海展开了茶文化推广以及宣传等工作,上海的读者向我们表示,通过阅读每期的《茶周刊》,让他们看到了茶界十年的变化与发展,并从中学到很多茶文化知识,栏目新颖、内容丰富。有寄语、有访谈、有谈茶、有谈具、谈市场;有专栏、有动态、有资讯、甚至行业盘点等,很有亲和力与指导性,他们对《茶周刊》的未来表示充分肯定。由此可见,《茶周刊》对茶界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
近年来《茶周刊》不断发出创新声音,引导茶界前行,已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真挚朋友。希望《茶周刊》在2013年里有更大的发展。
本篇报道文字由本报驻河南记者站赖刚、广州记者站王进峰、柯茂松、上海记者站胡舜龄、黑龙江记者站钱栋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