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植根本土 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 罗 逸

  促进茶业应运而生

  贵州省凤冈县是全国著名的锌硒茶之乡。为了繁荣文化事业,扶持文化产业,宣传本县独特的茶产业茶文化,2007年11月,中共凤冈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凤冈县锌硒茶乡艺术团”,面向市场,探索一条体制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广阔、群众欢迎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双丰收之路。县政府安排财政拨款20万元作为建团工作启动经费,并将凤凰广场龙潭湖畔近2000平方米的“日月同辉大楼”(内设排练厅和影剧院)无偿划拨给茶乡艺术团作为办公和活动用房。2007年12月18日,凤冈县锌硒茶乡艺术团正式挂牌成立。

  大胆试水探索前行

  新成立的艺术团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新人新机制,老人老办法”和“以馆带团,以团助馆,馆团合一,共谋发展”的模式和工作思路进行运作。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的思路和举措明晰后,艺术团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招聘了员工20多人,同原文化馆的干部职工一道常年驻团排练演出。同时,艺术团联系县内一部分中小学音乐、舞美教师和其他部门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文艺爱好者,请他们在业余时间帮助艺术团创作演出节目。同时艺术团明确了商业运作的基本原则:除了公益性演出和送文化下乡演出不收费或者只收成本费外,其余就是“谁需演出谁出钱。”

  2008年4月,凤冈金港城步行街举行开盘仪式,赛龙房地产公司约请茶乡艺术团为之举行商业演出,观演场面热烈、壮观,吸引了上万人观看。第一次商业演出获得成功,大大鼓舞了士气,也提升了艺术团的名气。他们在打造10多个精品节目之后,还在节目库中储存了60多个保留节目,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常演常新。

  凤冈县锌硒茶乡艺术团逐渐“人强马壮”起来。仅艺术团的“声光电”设备、乐器、服装、道具等,资产就达300多万元,单是演出服装就有2500多套。省文化厅派员考察后认为,该团实力在全省县级剧团中首屈一指。

  扎根沃土山花怒放

  提升文化软实力,核心在于植根本土,传承和弘扬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并加以创新。凤冈县锌硒茶乡艺术团就以本土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为载体,以有机绿茶为主线,紧紧围绕凤冈茶产业、旅游业的兴起,多方搜集、挖掘民间戏曲,推陈出新,创作演出了一台又一台反映茶乡风貌、讴歌茶乡人民、体现茶乡民俗的优秀文艺节目。其中打造的茶乡“十大戏”(《凤冈土家油茶茶艺》、《蜂岩丝弦灯》、《推推灯》、《龙台舞狮》、《绿色畅想曲》、《乌江情怀》、《情妹逗坏少年郎》、《祭茶大典》、《OK凤茶》、《西部茶舞》),将凤冈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提高了观赏性和互动性,形成了品牌效应。

  “中国绿茶高峰论坛”上表演的《夷州话茶·茶具展示》收集了当地传统民俗生活中的茶具,配之以音乐、解说,再由演员通过形体表演,展示了茶文化的韵味,令专家们观后赞不绝口。《凤冈土家油茶茶艺》原本是当地农村的一种饮食方式,经过艺术加工,提升成了一档颇受观众喜欢的互动表演节目。该节目后来获得了中国民族民间茶艺比赛铜奖、贵州省茶艺比赛金奖,并联手《蜂岩丝弦灯》、《凤冈吹打乐》跻身全省非物质文化名录。2010年又在上海世博会上“闪亮登场”,央视新闻联播做了时长两分多钟的报道。

  “只有具备地方特色的节目,才能够走得近,又能够走得远”。谈起这几年在县内外大大小小的舞台上500多场次的演出,凤冈县锌硒茶乡艺术团的编导和演员们深有感触。

  是的,他们走得很近,凤冈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迹。田间地头,他们曼妙的舞姿成了田野上最美的风景;农家院落,他们妙趣横生的说说唱唱,给乡亲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同时,他们也走得很远。他们曾在东海边上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迎接了投向祖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他们去到北京,踏上《星光大道》,并在央视新闻社区通过《蜂岩丝弦灯》的表演于正月初一向全国人民拜年。他们去到上海,在世博园向外国朋友演示《土家油茶茶艺》,被央视誉为“中国献给世界人民的第一道茶”……

  此外,凤冈县锌硒茶乡艺术团受省农业厅的委托,多次代表贵州茶界应邀赴江西、云南、重庆等地演出,成为贵州茶界对外宣传、推介黔茶的一张名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