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站在新起点 迎接新未来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翻开2013年第一期的《茶周刊》,我们向全国茶人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向站在崭新起点上的茶人,奉上一杯香茗!

  2013年是新起点的开始。刚刚过去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完成了新老交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13年是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中国各行各业中的一分子,茶产业也不例外。十八大报告为国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折射出了中国茶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无一不与茶产业密切相关。茶叶作为中国农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尽管不像粮食、棉花、油料作物那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却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一片叶子,关系着8000万茶农实现小康,关系着二三千万城镇居民的就业,茶叶从业者实现小康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之一。茶产业是生态产业,漫山绿色的茶园,是生态文明的忠实追随者,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践行者。茶园已经成为很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必选之地,茶文化旅游渐行渐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通过茶传播中华文化,同时通过中华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有2000多年历史的茶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必将大有可为。

  2013年,中国茶产业辉煌征程将再起航。过去十年,中国茶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是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无论是茶园面积、产量、出口量连年攀升,各大茶类争奇斗艳、高潮叠起,你方唱罢我登场。2005年,中国茶园面积首次超过印度,一跃而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受政策利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各地茶农发展茶园积极性高涨。2006年,中国茶叶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到2012年,产量已达到170万吨。中国茶叶出口虽然已经突破了30万吨,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低,缺少话语权,茶文化影响力弱小,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是茶叶大国而并非强国。中国茶人一直在努力,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一些行业组织和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去宣传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每两年一届的世界茶叶大会,将一些外国企业请进来,希望他们真正了解中国茶叶的现状,让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真正强起来,以实现中国茶人的茶叶强国之梦!

  在面积、产量、出口快速增长的十年里,中国茶产业经历了普洱茶炒作、金骏眉商标之争、红茶热、农残超标、外来资本介入、传统营销模式突变等重大事件,在这些纷纷扰扰的事件面前,中国茶企在历炼中变得更加成熟、笃定。如果说过去十年由于快速发展而凸显出许多问题,那么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今后中国茶产业应该进入理性、科学发展阶段:适度发展茶园面积,提高茶园亩产效益,杜绝过度包装和炒作,促进茶资源综合利用。2012年,行业组织疾声呼吁过度包装问题,茶资源综合利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成共识,茶资源综合利用论坛开启,首届茶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召开,让人们看到了茶叶虽小全身是宝的价值,鼓舞了人们全面开发茶叶资源的决心和勇气。

  2013年,也是《茶周刊》走过十年后再出发之年。2002年,中国茶行业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部分国有茶企改制完成,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主体,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内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茶周刊》顺势而生。

  十年来,茶周刊以“弘扬茶文化 促进茶产业”为己任,用文字和图像记录着产业发展的繁荣兴旺,见证了中国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营销崛起、质量安全等重大事件和现象,感受到了茶人团结合作、勇于开拓、敢于拼搏的茶人精神,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经过十年的发展,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伴随着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去年下半年《茶周刊》进行了全新的扩版,并推出了中华茶业彩信手机报,以实现对茶产业的全方位服务。历经十年,积累了丰富行业知识和服务经验的《茶周刊》队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密切结合产业发展现状,2013年将以全新的姿态再发力。复兴中华悠久的茶文化,是每一位茶人的心愿,承载着更多责任与梦想的《茶周刊》更是责无旁贷。

  2013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新的征程。让我们站在全新的起点上,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未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