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基因正在金融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凭脸进金库”、“靠扫描眼球进入柜台”,这些很多原来电影大片里的技术已经开始走近我们的生活。在以“融汇科技创新 开启金融未来”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众多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纷纷秀出各种创新金融设备和服务。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北京农商银行、新疆农信社、甘肃农信社等四家机构作为农村金融界的代表,也在展会上精彩亮相。
大银行做乘法:
渠道创新指向未来银行
想办理银行业务却又赶上了下班时间,这让不少上班族感到烦恼,但随着智能银行的推广,今后银行营业时间带来的限制或许不会出现了。
在金融展上,交通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智能银行服务,通过远程协助技术,可以24小时帮助客户办理银行业务。
据交通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只需将二代身份证贴在设备的感应系统前,进入申领界面,通过屏幕上出现的“柜员”引导,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办理银行卡的业务。
在“未来银行”展区内,一台二维码手机存取款一体机引得很多参观者驻足。用户只需在手机客户端内输入银行账户密码,手机会自动显示其账户下的信息,用户将提款或存款数额输入手机,再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存取款一体机上显示的二维码进行扫描,之后的存取款流程即可自动完成。
据了解,目前这一产品已经计划投产,并将在国内银行进行试点应用。
除了将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出新渠道、新产品外,如何利用科技完善现有渠道的金融服务,也让不少银行下足了功夫。
在“网点预约取号”功能的基础上,广发银行个人网银推出了“在线填单”服务,客户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前,可直接通过广发网上银行在线预填单,省去网点现场填单的麻烦,此举既方便了客户,也提高了银行的办事效率。
“满足客户潜在金融需要,超越客户预期”成为了金融机构打造未来银行的核心。
“在互联网新时代,金融创新要站在科技与人性的交汇处”,中国银行创新研发部总经理钟向群认为,金融创新要以技术为本,要和影响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不会取得突破;金融创新还要以人为本,银行应将创新的目标从技术的先进性、金融解决方案的盈利性,转向客户体验的改善和提升,以创造最佳客户体验作为创新的核心。
农金机构做加法: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相对于已经着眼于构建“未来银行”的大银行,在科技方面起步较晚的农村金融机构,正致力于不断丰富对农村地区来说更为实用的支付方式,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非现金支付结算体系已经构建。
“农村地区在支付结算方面最主要的需求在于安全、快捷地将资金汇划到异地。”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以下简称农信银中心)副总裁尤进伦表示,农金机构在科技方面的创新应“以农为本”,结合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需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以农信银共享网上银行系统为例,目前已有17个省的农村信用社接入了这一系统,大部分未接入的农信社也已经自行研发开通了网上银行。“网银不仅能够方便农村地区居民的资金汇划,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合理利用资金的选择,比如生产资金遇到季节性闲置时,可以利用网银购买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尤进伦介绍说。
目前,农信银中心已会同成员单位相继开发建设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及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农信银共享网上银行系统、农信银共享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系统、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系统等多项共享业务系统,涵盖了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及电话支付、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业务。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正借助科技的力量,丰富和完善非现金支付手段。
“为了彻底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村,结合农村地区金融业务流量比较小的现实情况,我们自主开发了‘三农服务终端’,安装在农村的便民超市、村民家中。”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科技信息部总经理陈国庆说。
这些自助终端可以为客户提供现金存取、转账结算、账务查询等多项服务,非常适合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并且暂时无条件设立银行网点的乡村使用。
“我们计划明年推出信用卡服务,目前正在筹备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阿不都说,“科技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努力丰富各类渠道,实现各渠道服务的差异化,构建农村地区更合理、更贴心的立体化电子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