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社要闻


  河南省社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框架协议

  河南省社系统获100亿元授信支持

  本报讯(驻河南记者 贾丽君 通讯员 黄贺)12月18日,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在郑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银社合作,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根据协议,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未来5年内,将向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及所属单位提供总额100亿元的授信支持,优先为其提供包括结算、信贷、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稳定、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全省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发展涉农业务、拓展经营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将充分发挥网络和资源优势,优先选择建设银行作为办理各项金融业务的主办方,共同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何东成向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与建行河南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祝贺。他指出,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银社合作的典范,是稳增长、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的有效举措,对于提升全省服务“三农”的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拓宽供销合作社系统融资渠道,推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

  明确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三年目标规划

  本报讯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规划意见(2013—2015年)》近日出台。根据规划,江西省将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系统经营载体的经营规模与运行水平,到2015年末,实现社有企业全面发展、基层社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广泛发展、各类协会踊跃发展,全面践行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宗旨。

  按照规划,到2015年末经营载体目标是——全省供销合作系统社有企业方面,90%以上的县级社要有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经营和农产品流通为主体的社有企业;积极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稳步介入有发展潜力和盈利水平高的新型产业经营。基层社恢复建设总数达到1000个,覆盖全省乡镇80%以上,其中,标准化基层社建设达到500个;争取30个基层社进入总社培育的标杆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全系统领办、创办的专业合作社总数将达到1500个以上,其中,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建设达到500个;争取50个专业合作社进入总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在经济目标上,到2015年末,全系统县级社购销总额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17%;县级社资产总额达到85亿元,年均增速14.5%;县级社利润总额达到2亿元,年均增速10.74%。在网络网点上,到2015年末,全省农资网点数达到1.5万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达到1万个;县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99个,乡镇农贸市场500个;县级日用消费品超市99个,乡镇超市1400个,村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万个;烟花爆竹经营网点1.5万个。

  (刘芝毅)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提前完成全年购销任务

  本报讯(驻甘肃记者 王恒真)今年以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攻坚克难,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购销任务。今年前11个月,全系统商品总购进完成219亿元,商品总销售完成2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2%、32%,经营利润完成78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

  甘肃省社系统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之所以快速增长,原因有很多。首先,甘肃省社积极做好农资供应。全系统购进农资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40.2%;供应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68.4亿元,同比增长28.92%;售给生产用化肥 265.8万吨、农膜25318吨、农药8086吨,化肥供应市场占有率保持在80%以上,充分发挥了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加大了农产品购销力度。甘肃省社充分依托系统内农产品流通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以及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力量,加强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项业务,同时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作用,加强产销对接,提升购销能力。全系统农产品收购总额达到62.9亿元,同比增长35.61%;粮食油料、干菜鲜果、中药材、肉禽蛋等销售成倍增长。

  同时,甘肃省社还利用与公司的合作,逐步完善了农村日用品供应体系。在巩固扩大张掖、天水“新合作”公司与全国总社“新合作”公司接轨的基础上,按照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要求,积极完善经营设施,提高乡村配送率。截至11月底,全系统发展日用品经营网点1万多个,日用品零售额达到69亿元,同比增长48%。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