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墨香数十载 茶中悟大道
——访中国著名书画家刘治平
□ 本报记者 刘 旸

  刘治平随《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赴日本考察,于大阪城拍照留念。
  刘治平(中)向日本高台寺赠送其撕纸作品“茶缘”。
  书画作品《敬君子》。
  书画作品《腾云》。
  书法作品《弟子规》。
  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书法作品《宁静致远》。
  刘治平在河北省石家庄茶文化节表演无依托悬空倒书。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爱茶者甚少,挥墨之余,水煮茶香蕴于纸间。借爱茶之机遇,记者有幸访得中国著名书画家刘治平,一席言谈中,深深感受并领略了这位被赞誉为“天下第一‘双笔’”的艺术大师的茶缘、茶情与悟茶之道。

  挥墨行世   缔结茶缘 

  刘治平,别名一平,字乐翁,号天龙,室名天龙斋,籍贯河北。既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也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聘任的“中国健康扶贫工程文化大使”。刘治平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学习书法与绘画,在艺术上追求多元化的技艺塑造,将哲学、文学、美学、武术等元素融汇于书画之中,独树一帜,尤其以双臂悬空倒书见长。不少人惊叹于他独特的书法,更有人评价道:“以奇崛制胜,双手能同时正、倒写出不同内容的字。结合武术功底,可达到臂悬空、手悬空、笔悬空、边书边行、不洒不漏的无依托悬空双笔倒书。”目前,他的书法绘画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和不少国内外人士所收藏。

  熟悉刘治平的人都知道,他拥有一颗平易近人、谦虚恭谨之心,温和的外表中更是沁透着如茶般醇厚包容的气质。记者提及于此的时候,刘治平笑称自己与茶可谓是结缘已久,在1994年就通过一位茶人朋友而喜好上了茶。刘治平有着自己独到的喝茶看法,他认为品茶到了一定层次,更应注重的是品茶的意境与心情,而不是把重心停留在茶叶档次的高与低。在六大茶类中,刘治平较为青睐普洱茶,不但因为普洱茶易于存放,更因为普洱茶具有深厚的韵味。借此基调,他每年都会去云南走访民间和普洱茶企,采撷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吸取厚重的茶文化底蕴,激发创作灵感,让茶类的艺术创作内容不断饱满。他打算把茶的健康益处归纳总结成一本茶诗,用诗词做茶文化传播的铺垫,通过书法和绘画表现出“茶”的意境,引导更多的人来了解、欣赏并品鉴茶。

  品茶中感悟人生之道

  文学大师苏东坡曾言道:“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皆有醉人之香,此乃共有之德。”这在身兼文人与茶客的刘治平看来,茶文化厚载之德不但体现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也体现在茶文化精神的领悟与传承。刘治平笑言自己把茶文化与艺术心得贯穿于品茶中,尤其体现于一个“品”字,他说:“‘品’有三‘口’,我们喝一杯茶可以化为三口,喝一口茶可以分为三步,从舌尖到腮再到咽喉细细品味,由此三乘三得九,佛家又曰‘九九归一’。这就将茶道礼节高贵化,让我们在喝茶的过程中细细品味,在沉思之下感受生活,不断地检点自身的不足之处。”

  畅谈间,刘治平与记者聊到,品茶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从茶中悟道。他坦言自己偏爱10到20年间的普洱,因为它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沉淀与转化,口感不会过于轻涩也不会过于醇厚。好似人在年轻时经历磨炼走向成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丰富了生命的厚度。当问及品茶爱好时,刘治平笑答:“以茶会友,以茶待友,以茶交友,以茶为友” 。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友人并向其学习,吸纳创作灵感,提升自我境界,促进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辅与相成。

  此外,刘治平对“茶禅一味”也深有体会。他以“禅中悟大道,茶缘品味高”来诠释“禅茶”之道。颇有佛缘的他认为,禅机,偏好于佛,将其纳入意象。我们常说,拜佛如拜己,在刘治平的理解里,“佛”并非高高在上、不染尘世,而是代表着一个人经过艰难曲折立地成佛的醒悟。“茶缘品味高”则是一杯茶连接了人与人、人与茶之间的缘分,就如同他因茶与佛结缘。他还与净慧大师以茶为由头共同做禅茶,希望能借此提高云南禅茶质量,弘扬中国茶禅文化,尽一己绵薄之力。

  墨香中承载关切之情

  作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文化大使,刘治平响应茶界文化活动的同时也乐衷于公益事业。他把文化艺术融入社会与百姓之中,多次应邀为大型活动进行现场悬空双笔倒书,并走出国门为中外友人展示中华艺术。用他的话来说,人活在世上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还要学会服务他人。让“孝行天下,大爱无疆”的精神来丰厚人生的价值,这也是他的一种信仰追求。谈及于此,他对记者吐露了一些担忧,他说:“现在很多茶人、茶企都缺乏信仰,信仰关系到生存竞争的质量,有信仰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有长远的发展途径,才不会局限于眼前的利益索求。”

  当记者询问他作为一位茶人对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时,他笑着推辞,说自己虽然喝茶已有20余载,还不能说得上是懂茶的人。但与茶结缘后,参与了不少茶界的文化活动,较为关切茶产业的发展,对此有一些感受与建议。刘治平告诉记者,他认为茶业发展应从体制上抓起,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践行举措离不开茶,做好茶园生态平衡保护对于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茶园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标准,引导茶农落实经营政策。他建议成立茶叶合作社来组织管理茶农和茶园,避免茶农盲目性经营,同时以贷款方式调动茶农的积极性,加大生产投入,提高茶叶产出质量,确保茶农经济效益。

  在文化方面,刘治平对当前的茶文化传播感到惋惜。他认为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典故孕育其中,是加以宣传推广的良好契机。尽管茶叶的包装做得奢华精美,却没有将文化内涵赋予此中。刘治平不由得感叹道,没有文化底蕴做依托的茶业只会是空壳一副,而当前茶企大多注重于效益的营收,缺乏文化的传承与指导,若想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将文化纳入其中。他认为,茶企完全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包装产品,譬如在不同的茶叶小包装表面印上书法的“仁、义、礼、孝”,既立足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文化,又贴近百姓生活,具有简化后的引导意义。他还建议,茶企不妨在高端茶叶礼盒里放一份简装茶诗册,通过文化氛围的烘托提高茶叶档次,同时也是对茶文化的发扬推广。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刘治平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道,作为一位爱茶的文人墨客,他由衷地希望茶文化被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千年积淀的茶文化始于一朝而行于一世。

 

  记者手记:

  与刘治平老师的一番对话中,我带着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思索着诚挚而富含哲理的讲述。当耳边回响起他即兴而发的妙句“因茶而聚,实乃天地人之间真诚大爱的和睦相处。草因上苍赐予生灵百药之首的天然珍补,木以东方紫气孕育万象不休使凡间不孤,人居大自然的造化幸福无愁则大道不阻”,我并不觉得那是文艺的矫情,反而更理解了这种爱茶之情中流露出的精神上的宽怀远阔。交谈中,刘治平老师多次谦卑恭和地坦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茶中悟大道”,希望在不断传递文化、丰富自我的同时领悟真正的“大道”,我相信“大道”从不会远离用心的信仰者。交谈之中,我还深深地感受到,茶文化与书画艺术的气息融合,不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众多文人与茶人对文化的信奉与诉求。无论是茶文化,还是更多的传统文化,终须我们像刘治平老师这样用爱心、热心以及恒心来传承守护。


茶诗创作

  随笔

  雪霁寒枝欲绽梅,

  茶煎谷雨润心扉。

  兴来戏墨情无限,

  妙在诗神伴笔飞。

  

  吃茶

  浸泡新茶品挚真,

  香甜苦涩一情珍。

  舌边永驻禅中意,

  好韵凭心给友斟。

  

  与净慧大师品茗并书之

  久别重逢拜柏林,

  煎茶雅聆大师吟。

  八音畅妙十方正,

  净慧杯中盛佛心。

  

  品虎跑泉水泡龙井茶并书之

  蟹眼融茶化玉汤,

  琼浆甘美润枯肠。

  难得虎跑九溪聚,

  饮罢情思如鹤翔。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