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江北水城”山东聊城,4000余名农信人就像四季不歇的蜜蜂,勤劳地耕耘着农村金融这方天地,230多家营业网点、11000余台电子机具编织成了“连城乡、汇四方”的支付结算网络,为500多万人民提供着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针对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支付结算不畅通等现实问题,2011年以来,聊城农信社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双百覆盖”工程,借助点多面广等优势,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广布ATM机、电话POS机、农金通等金融服务电子机具,有效满足了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布放各类电子机具11000余台,电子机具网点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86%,惠及了全市3000多个农村(社区)、200多万农村人口。
在家办业务
轻松更自如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孙楼村农资服务点,身兼农信社协理员的孙老板说,“自从农信社安装了电话POS机,方便多了,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只需将银行卡放在卡槽里一刷就完成了交易,进货的时候,也用它转账,即时到账,安全快捷。”据了解,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聊城农信社主动开拓思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加大在偏远农村、农家店、商场布放电话POS机的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安装电话POS机10896台。
同时,聊城农信社不断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对系统内POS机进行改进完善,推出了便民支付通业务。这种电话POS机不仅具有刷卡消费、转账汇款等功能,也可以为农民办理新农保、粮食直补等小额存取款等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布设便民支付通500余台,有效满足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
为让农民充分享受农村金融发展成果,聊城农信社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让农民朋友切实享受到方便、安全、快捷、多元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共营销网上银行85693户,其中个人银行82395户;手机银行28744 户,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在家里轻松自如地办理银行业务。
农金通
银行开到家门口
入冬时节,大地万物渐入深沉,而聊城市沙镇范西村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的招牌却尤显醒目。走进服务点,屋里温暖如春,前来办理业务的农民络绎不绝,管理员忙碌的身影为这冬季增添了生机。“月初就用上采暖炉了,村里取暖不如城里,但是农信社把自助服务终端安装到了村里,让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管理员李志忠一边熟练地操作着自助终端,一边介绍着这台小机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这台小机器就是“农金通”(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它功能丰富,具备农信社一般营业网点的基本功能,适用于农信社系统内普通存折、惠农一本通存折及银行卡等,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银行网点不足的问题,延伸了农信社金融服务领域,可为农民提供全天侯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多层次、多年龄段的农民金融服务需求。
“农金通是山东省联社打造农村金融支付畅通工程的一个品牌产品,重点就是在偏远农村布设机具,逐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金融服务。”山东省联社聊城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说。通过农金通,农民可以办理各类惠农补贴的支取、小额现金调剂、账户余额及交易明细查询、缴费、口头挂失、存折补登等业务,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创新。
2010年9月,聊城市莘县联社在该县最南端的毕屯村安装了全市首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00多台农金通在运行。
ATM全覆盖
连接城乡更快捷
为给广大客户提供更方便、优质的金融服务,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聊城农信社本着“便民才能惠民”的理念,加强ATM机布设力度,在所辖营业网点全部安装了ATM机。
据了解,聊城农信社为改善乡镇客户取款难、办理业务受时间限制的状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快ATM自助银行建设。截至目前,共安装ATM机280多台,其中在行式ATM机230多台,覆盖了辖区城乡所有营业网点,电子机具网点覆盖率达到100%。
随着电话POS机、农金通、ATM机安装进程的加快,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的大力拓展,聊城农信社的服务范围也明显扩大。无论是偏远的农村、乡镇,还是繁华的商场及交通要道,都有聊城农信社的“身影”。一台台电子机具,构成了一张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式的支付结算网络,这既是农信社便民惠农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承载着农民朋友与农信社之间的鱼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