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都嫁出去了,不知道做母亲的是怎样的心情。
有俗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时的三从四德束缚了万千女子回娘家的心,却用这样一句俗语来形容女儿的不孝,似乎有点偏颇加荒唐。二十载的养育之情,岂能不想念?更何况,姑娘时的欢乐与悲戚,做母亲的最是心知肚明。母亲和女儿,是一辈子的朋友。
姑娘总是爱美的。印象中,儿时我们姐妹会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将母亲的化妆品、高跟鞋一股脑儿地涂抹穿戴,那个时候的母亲似那挂历上的美女。当时流行一首叫《小芳》的歌曲,我们两姐妹会天真地将歌词篡改,将“小芳”换成母亲的名字。我始终认为母亲的一句话,或者说是一个观点,很有道理:即使你在家吃糠,出门时也一定要光鲜亮丽的样子,最起码要干净整洁。很多年后,在和母亲的闲聊中我还是会提到,在我心中,母亲是最美的。
据说母亲小的时候也是个备受宠爱的孩子,尽管那个年代许多人曾为吃穿担忧,母亲却总是可以拥有比别人好的饭菜和衣裳。如果说,人生的经历犹如一场梦,那这场梦对于母亲来说,却是一场很长很长的噩梦。那些年,母亲的体重下降得很厉害,常常头晕,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却遇上同一时期叛逆的我和妹妹,少了几许关心。那个时候的母亲一定是孤独的,失去了少女时代梦想的幸福,失去了童话般的欢乐,一个人担负起所有生活的重担,忍受了不被理解与尊重的流言蜚语。女儿嫁人了,做母亲的自然是欣喜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庆幸的是,我可以在离开母亲身边的那一刻看到母亲过去的苦,母亲过去的泪,母亲过去的辛酸和孤独。但愿,为时未晚。
有的时候,会忽然发现母亲的皱纹又增了几道,白发亦平添了几多,粗糙的手掌摩挲在脸上会有涩涩的疼。我看到的是,从小衣食无忧的母亲从未被生活的不如意压弯了腰,即使曾有过几年的辛酸,母亲让你更是不顾世俗的眼光,活了下来,独自将我和妹妹抚养成人。坚强的身影,让我在此刻昏暗的灯光下看得如此清晰。故事总要有个结束,生活不会一直充满坎坷,当幸福的阳光洒在母亲身上,那笑,是坚强的。
母亲养了好多动物。说来也怪,家里的小动物似乎都把母亲当做各自的妈妈,有时候会出现滑稽的一幕:当母亲的身影出现,鸡群便跟在后面叫饿,羊儿们便开始“咩”不停,狗狗们更是狂吠不已,欣喜地狂吠。母亲从不舍得打骂其中任何一种动物,每天的饲料都是精心准备过的,用科学的方法安排它们的饮食,夏热了降温,冬冷了取暖,以至于狗狗们除了母亲谁都无法靠近。偶尔,母亲会跟我们说由于某种原因死了一只鸡或者一只羊,伤心难过之情溢于言表,毕竟善良的付出被无情地摧毁了。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都像我一样,未出阁时,随年龄的增长,已经开始愈发眷恋母亲,眷恋母亲做的饭,眷恋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每次回家,母亲会不停地问我想吃什么,因为之前她总是听到自己的女儿说想吃妈妈做的这个,想吃妈妈做的那个。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因为我的人生中多了许多母亲之外的人。每每在一起,母亲总是有说不完的家话,道不完的关切和问候,温暖的话语,温暖的饭,即使只有母亲一个人,那个家也是温暖的。
从女儿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到“吾家有女初长成”,蜕变的惊喜让做母亲的没有一天不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姑娘大了留不住,总要找个好人家。这是做母亲的心愿,简单而幸福的心愿。女儿的出嫁要风风光光,体体面面,所有来自亲戚和朋友的祝福、夸赞,母亲欣然接受,笑不拢嘴的样子仿佛此生女儿遇到了贵人般。十里乡俗各不同。嫁女儿时,做母亲的有依照习俗哭的,有不允许哭的,母亲说不要那么讲究,这是很开心的事情,所以她一直在笑,我却在拥抱她的那一瞬间流泪了。
其实,我无法诠释此刻作为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该怎样理解母亲,而我的拙言笨语也只是浅薄的感受罢了。故事很长,母亲的故事也很长,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品味母亲的人生,母亲的心情,和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