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举气质 深入发展
谱写供销合作社事业新篇章


  以十八大精神为思想武器、工作指南、行动准则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焦锦淼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是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坚决拥护报告和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河南省供销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关键在于运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把报告精神作为思想的武器、工作的指南、行动的准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一是加快构建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全力推进经营服务网点和供销合作社标识全覆盖工作,做到有行政村的地方,就有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有经营服务网点的地方,就有合作社标识。加快中原经济区供销物流发展规划推进步伐,在郑州、漯河、商丘、新乡、濮阳等地建设农资物流枢纽;在郑州、周口、商丘、南阳等地建立棉花物流配送中心;在郑州、安阳、平顶山等地建设一批再生资源交易加工利用中心,着力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的运营水平。

  二是推进社有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加快河南省丰合集团现代物流网络、郑州棉花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河南中联静脉产业园、河南省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郑州春来茶城、农商新天地农资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做大做强社有企业的基础上,推进社有企业战略大转移,坚持开放办社,支持社会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是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组建和完善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立足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行业协会的作用,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四是提升直属学校办学水平。整合教育资源,投资4.9亿元,筹建河南物流职业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实用人才。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性人才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五是加快合作社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务实、创新、诚信、为民”的合作社精神,加强新时期合作社理论研究与创新,大力推广和使用合作社标识,提升系统的整体形象,继续开展 “ 20强县级供销社”、“50强基层社”、“20强企业”、“10大优秀县级供销社主任” 、“10大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扩大宣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是切实改善职工生活。坚持把提高广大职工生活水平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职工过上更好生活。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不断增加职工的工资收入;认真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

  七是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管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决克服党员干部中的以权谋私、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努力开创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黄宝荣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总揽全局。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阐述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对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为己任的供销合作社而言,机遇难得,职责重大。我们必须主动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两个率先”要求,坚持主题主线、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工作举措,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作出了新贡献。2011年,全系统实现销售额4050亿元,其中连锁销售额1350亿元。今年,全系统销售额将突破5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当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全国总社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着力做好多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不断优化流通网络。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优化完善网络建设规划,积极推进联合合作,促进社有资产向优势领域、骨干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一批流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服务网点,扩大网络覆盖面。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举系统之力,在农产品生产区、销售区建设一批大中小、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配套的农产品市场,把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传统网络改造升级,加快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经营服务网点建设,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坚持“一网多用”,启动消费,开拓市场,增强网络的综合服务功能。组织举办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发展平价店、直销店、营销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特色。

  二是切实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社(中心)建办质量。以提升建办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三星社、标杆社建设,真正把为农服务社(中心)打造成为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和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打造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好、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提升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基层社综合实力。以实体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社“三位一体”建设,提升基层社的综合实力,夯实为农服务根基,真正把基层社打造成为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三是切实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农资网络经营服务水平。提升保供能力。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打造覆盖全省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资保供能力;认真做好国家和省级化肥淡储、调运等工作,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联合合作,探索建立物技结合、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共同开展测土配方、庄稼医院、农技咨询、统防统治、新品种推广等服务工作;总结推广苏州“零差率”农药供应模式,让利于民,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品牌信誉。强化领导,发挥农资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深入开展农资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打造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信誉品牌。

  四是切实增强社有企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供销产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现代农业试验园等园区经济;着眼民生,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推进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与“三农”工作相统一,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社有企业发展,努力成为党委政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

  五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健全组织。依据《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认真做好直属机关和企事业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让一批德才优秀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全面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提高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抓手,采取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方式带动基层党组织学习,积极开展“千人培训工程”、“三千一万”等培训工作,组织机关干部参加“菜单式选学”、“5+X能力培训”、“连锁经营专题培训”等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创新机制。健全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大力推进“三学习一提高”、创先争优等活动,初步形成一套有效学习激励机制,调动干部职工讲学习、强素质的积极性,使得机关干部和职工素质得到提升,有力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高举为农服务旗帜 提高供销合作社影响力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张文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振奋人心、激励斗志。我们要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形式,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被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贯彻;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高举为农服务旗帜,坚持走联合合作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理念先进、业态现代、体制顺畅、管理科学、体系健全、功能完备、产业多元、实力强大的全新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第一,围绕提升“四大体系”,搞好商品经营。商品经营是供销合作社的主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壮大供销合作社的必要途径。首先,要大力拓展经营范围。要在不断巩固发展农资、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四大经营网络的同时,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农民生产生活、城乡服务业等其他领域进军,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经营总量,增强供销合作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其次,要创新经营形式。要活学活用十八大精神,创新经营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以新的经营形式开创经营工作的新局面。最后,要加强经营管理。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确保安全经营;要突出加强资金的监管,严防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突出强化重点业务流程的管控,切实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第二,围绕发展电子商务,改造传统网络。以信息化改造传统网络,已经成为提升供销合作社经营水平的必要手段,实现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创新经营理念,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整合提升传统的农资、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再生资源网络体系,把传统供销合作社的“三尺柜台”打造成“网络+实体、线上+线下、信息流+物流”相结合、业态全新的“网上供销社”,实现供销合作社组织架构和经营方式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经营模式的全面创新。

  第三,围绕社有企业建设,增强自身实力。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的根基,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一要加强项目建设。充分运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品牌、市场、土地等资源,利用有关优惠政策支持,推动各级社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对全局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构筑区域竞争优势。二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大联合、大合作战略,大力实施开放办社,招商引资,积极利用社会资本、资源壮大社有企业;创新经营业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运作,实现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同步推进;创新发展格局,推动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协调并举,商贸流通与生产加工融合贯通的产业格局。三要完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形成主体明晰、产权多元、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要大力实施集团化战略,在全系统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社有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创新企业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起适应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做到权利和责任相一致、收入和贡献相挂钩。

  第四,围绕建设基层组织,履行服务宗旨。进一步加强基层为农服务载体建设,努力打造一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自负盈亏而又利益相关的为农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社建设。坚持以“三个结合”为原则,以“四化”建设为目标,全力抓好基层社开发改造工作,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的基层社组织体系;在强化经营的同时,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努力增强基层社的为农服务功能。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供销合作社领办专业合作社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大力拓展专业合作社发展领域,促进专业合作社向农机、资金互助、消费等新兴领域延伸;围绕组织形式、内部运行、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重点内容,切实抓好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进一步提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层次与水平,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以基层社和农资店、农家店为依托,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农村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第五,围绕发展合作文化,树立供销形象。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创造新时期的供销合作社文化,树立新时期的供销合作社形象。一方面,大力弘扬供销合作社精神。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包容协作、诚实守信的精神,努力打造既继承传统,又富于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新时期供销社合作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新经验,大力宣传在为农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合作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在为农服务工作中担当大作为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 吴伏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谈到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助农政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条件,建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一系列“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改革举措。这些政策导向,将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营体系和网络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服务“三农”,是一个全面、宽广性的概念,涵盖着民生方方面面的问题。服务“三农”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服务好?

  供销合作社作为一支活跃在农村一线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为农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广阔的大舞台,是大可有为的。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深植农村,有着遍布农村最基层、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组织体系与经营网点。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基层社193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668个、村级综合服务社235202个,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91个,实际从业人员达到200.62万人。二是供销合作社是农民认同的老品牌。供销合作社的根植于农村,联结农业,服务农民,供销合作社生生息息与“三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牢不可分的情感认知。三是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供销合作社虽然历经坎坷,但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为农服务水平与自身综合发展实力得到全面恢复与振兴。尤其是近些年来,全系统积极顺应形势变化,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在困难与挑战、探索与奋进、改革与创新中,经历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实现了从体制改革求生存到服务“三农”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系统围绕农村经营体系建设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为农服务、面向市场、开放办社、多元发展的方针,凝心聚力,锐意改革,经济实力有了新跨越,行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功能更坚实,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工作格局中彰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生存与发展相依。当前,我们要积极学习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把行动统一到加速推进和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伟大事业进程上来,引领供销合作事业大发展。

  在服务“三农”工作中要有大作为、大建树,我们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发展实力,打造供销经济航母集群;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凝聚力量谋发展;必须紧紧依托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上升期,攻坚克难求突破;必须紧紧高擎为农服务旗帜不放松,大力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服务“三农”中找准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实现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谱写新时期供销合作事业新篇章。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