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社要闻


  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召开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

  本报讯 为了解掌握青年人才的思想动态,加强青年人才的联系交流,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近日组织召开了青年人才工作座谈会。区社机关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干部、近两年机关企业双向挂职锻炼人员以及2010年区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共计36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首先由人事与老干部处就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人才工作上的政策措施,区社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要举措、效果以及在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介绍。围绕“我与区社共发展,富企强社做贡献”座谈会主题,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岗位实际畅谈了对当前区社人才发展环境的体会和感受,同时,对区社人才教育培训、年轻干部成长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建议。

  宁夏区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秦亚兵在与大家座谈交流中指出,区社党组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在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培养造就人才作为兴企强社的重大举措,使人才资源支援供销合作社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区社党组通过公开遴选、招考、基层选调、面向社会招聘等途径为区社机关和社有企业引进了一批青年人才,并通过教育培训、双向挂职锻炼、多岗位历练、跟踪考察、不拘一格大胆起用青年人等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年轻干部,在系统上下引起了较大反响,区社本级人才结构和素质也有了较大优化和提升。在肯定青年人才作用发挥的同时,秦亚兵指出,当前宁夏区社系统在人才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供销合作社系统面临全方位、多层次人才缺乏的矛盾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机制性障碍,特别在对年轻人培养成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影响了年轻干部职工的健康成长。此外,也有一些年轻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能力欠缺、组织观念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这些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宁讯)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经营业务快速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经营服务水平有效提高。至2011年底,全省系统共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79家、经营网点2401个、行业协会32个、会员3071个;30个市、县政府授权成立了设在供销合作社的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其中24个市、县政府出台了支持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经营管理的文件。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系统实现再生资源销售额61.45亿元。

  首先,基层回收服务网络加快形成。广州市社充分发挥市政府赋予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主管职能,按照“六统一、四规范”要求,一方面与街道及大型物业管理企业合作,把便民回收服务引进社区;另一方面向机关、学校开展定时定点的上门回收和在线回收,搭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目前,广州市社已在全市建设或改造社区回收网点1500多个、活动式回收板房近400个,并在垃圾分类工作先行推广的50个街道和100个小区实现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的有效对接。清远市社联合有关部门先后3次大规模整顿全市废品回收行业,并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在7个工业园区建立回收站点,为100多家工厂提供服务;在市区建立绿色回收亭50多个,收编流动回收人员80多人,成为市政府推动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抓手。

  其次,集散交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东莞市社因产业发展升级和政策环境变化需要,将再生资源网络建设的工作重心从镇街回收站点逐步转向集散交易中心。从2009年起,东莞市社以南城的试点经验为引导,先后在万江、洪梅、中堂等镇街建成或在建16个集散交易中心,推行“企业集中进场、部门集中监管、废料集中交易、产业链集中布局、硬件设施集中建设”的经营模式,打造自由交易、公平竞争的平台。开平市社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吸纳城区废品回收人员进场集中交易,并由供销合作社回收公司、当地派出所及回收人员签订治安责任合约书,将废品回收的经营管理推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最后,综合利用加工基地突破发展。省社直属企业广东天保公司控股收购了鹤山废旧塑料综合利用基地,并完成起步区2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开发建设。该基地作为省环保厅环评批复的两个进口废塑料“圈区管理”园区之一,正逐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处理设备和环保处理设施,重点拓展进口、深加工业务及综合化服务,建设集再生塑料进口、回收、加工、生产、交易、科研及贸易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园区。广州绿都公司建立占地3万平方米的东镜综合处理中心,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具备良好集散分拣功能的再生资源综合处理中心;广州淘宝公司建立年加工处理能力24万吨的废纸废钢分拣厂,成为广纸、玖龙、韶钢等大型利废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黄子睿 何土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