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鄂茶崛起 香彻九州
——湖北省茶产业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 本报记者 毛欢喜

  湖北茶博馆通过文字、雕塑、实物等多种方式展示茶文化。
湖北谷城县五山镇玉皇剑有机茶基地。

  中国茶产业辉煌十年系列报道组日前深入到湖北省多个地区调查茶叶的发展情况。记者发现湖北省的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在稳步增长,茶叶企业发展迅速,并且湖北许多地区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打造地域茶品牌,许多产茶市县都非常注重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把茶文化观光旅游作为茶产业延伸链大力拓展,而茶叶流通市场在湖北多个城市快速发展。鄂茶崛起已成为现实。

  地理资源、茶种资源得天独厚

  记者日前考察了湖北宜昌、五峰、恩施、襄阳、谷城等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湖北的产茶大区。发展茶产业,湖北具有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一是生态环境优越。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土壤、降雨量等适中,适宜茶树生长,全省山区和丘陵地区都可种茶,特别是偏北的纬度为高品质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湖北省优质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形成了鄂东大别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鄂西北秦巴山和鄂南幕阜山四大优势产区,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90%以上。鄂西南武陵山区及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和宜红茶产业区:包括恩施、利川、五峰、夷陵、兴山、秭归等,建设150万亩大基地。鄂东大别山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产区:包括英山、罗田、麻城、红安、大悟等,建设60万亩茶叶基地。鄂西北秦巴山高香绿茶及随州大洪山名优绿茶产区:包括竹溪、丹江口、谷城、南漳、神农架、随县等,建设100万亩茶叶基地。鄂南幕阜山名优绿茶及边销砖茶产区:包括赤壁、通城、崇阳、通山、嘉鱼等,建设20万亩茶叶基地。目前,全省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20个,其中:英山、恩施、竹溪、夷陵、五峰等县市的茶园面积均超过10万亩。二是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湖北省是全国古老茶区之一,鄂西北秦巴山至今还有千年古茶树,茶树品种已有4个被审定为国家茶树良种,12个被审定为省级良种。

  近几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无公害茶叶生产,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了源头控管和全程监管,使该省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发展很快,茶叶质量的安全水平大提高。目前湖北全省达到无公害要求的投产茶园227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97%,有87家企业获得国内外有机茶认证,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2位。

  从全国市场看,湖北绿茶具有竞争优势。湖北是全国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基地规模大,茶农科技管理水平较高,绿茶自然品质好,有竞争优势,利于扩大绿茶出口。特别是近年,湖北省绿茶加工技术显著提高,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采花毛尖,萧氏绿茶,武当道茶,恩施玉露等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愈来愈大,采花毛尖、萧氏绿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提高了湖北省绿茶的市场竞争力。


鄂茶文化底蕴深厚 鄂茶品牌风生水起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同时,随州炎帝、神农等历史名人、文化名人以及武当山道教、宜昌三峡、恩施土家族等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目前,湖北省多个地市以及茶企都在充分挖掘利用湖北省独特的文化优势。 

  武当道茶是道文化与茶文化嫁接非常好的代表,武当道茶的产区在鄂西北秦巴武当山区,武当山是道教圣地,道茶秉承道家养生哲学,在制作、茶艺、歌赋、表演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十堰市将武当道茶发展成为“中国道茶文化之乡”作为重要工作。

  目前,十堰全市以武当道家文化为内涵,统一打造“武当道茶”品牌。武当道茶品牌已提升为十堰市政府公共品牌和集体商标;武当道茶字体及标识正式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管理局注册;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市第一个茶叶生产技术地方标准。通过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推进了茶产业深度系列开发。武当道茶主要产品为有机绿茶、半发酵茶(武当功夫茶)、茶食品三大系列60多个产品。

  “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十堰“武当道茶”区域品牌价值为12.74亿元,名列全国茶叶品牌价值第十八位,湖北省第一位。武当道茶品牌带动了当地茶叶产值提升,十堰全市力争用3-5年时间,使十堰山区茶叶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20年,力争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形成大品牌、大产业、大开发的茶叶产业开发格局。茶借山扬名,山因茶生辉。武当道茶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湖北采花也是挖掘利用湖北省独特的文化优势做大做强的典范。2011年3月,由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承建的湖北首家茶博馆开馆。湖北茶博馆位于采花茶业科技园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主展厅、三君子厅、茶源馆、茶道馆、品茗馆、展售馆、采花堂等“二厅三馆一堂”,通过文字、书画、图像、雕塑、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示中国茶产业、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具有弘扬茶文化,传播茶知识,普及茶科技等多重功能,是国内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茶博馆之一,也是湖北省首家茶叶博物馆。

  走进2000平方米的茶博馆,迎面而来的除了神农和陆羽的巨大铜像外,正中间是采用古代活字印刷术雕刻的1247个不同字体的“茶”字。走进茶博馆陈列室,这里有古代制茶用的火坑和传统手工制茶工具,也有极富民族气息的茶艺表演。整个展厅由茶源、茶系、茶具、茶诗、茶艺等10多个展区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采花”的由来:清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多次进京拜见康熙皇帝并纳贡清明茶,康熙为此贡茶题词:“宫廷灯火耀京华,山村歌舞三五家。我家纵有荷花曲,不及农家喝茶花。”康熙将清明茶定名为“采花茶”。日前,湖北采花茶业公司的核心品牌“采花”评估价值达6.73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品牌五强。

  另外,谷城县湖北汉家刘氏茶业公司和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也都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发展茶产业。汉家刘氏茶业公司发展茶产业与刘邦的传说故事有关,刘邦曾封谷城县福山茶为汉家刘氏茶。“玉皇剑”茶的诞生与一个神秘莫测玉皇大帝的传说有关,“玉皇剑”的产地是谷城县五山镇,传说玉皇大帝亲手传授当地山民种茶,制茶。其所传授制成的茶,外形扁平,恰似玉皇大帝插于地下的宝剑,山民将制成的茶命名为“玉皇剑茶”。这两家茶企业目前都在谷城当地投资茶旅游项目,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推动茶、旅游与休闲文化的融合,延伸茶产业链。

  恩施地区则充分挖掘“恩施玉露”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恩施玉露茶产业。“恩施玉露”自唐代起便有“施南方茶”的记载,属有深厚文化沉淀的湖北历史名茶。据《中国茶经》载:“宋代,恩施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加工技术有较高水平”。清康熙年间,恩施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称之为“玉露”。因其品质优异,很快得到推广。

  目前,恩施人越来越认识到,恩施玉露茶在打造当地文化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恩施玉露在茶业产业上的作用就是一个旗帜,就是一个风向标。恩施政府提出要将恩施玉露品牌在全省要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目前,恩施的茶园面积发展十分迅速,现在已到了30万亩。恩施茶叶产值在2015年要达到15亿至20亿元以上。


现代茶业精深加工发展迅速

  目前,湖北省正重点建设五大茶叶加工园区。这五大加工园区是宜昌萧氏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加工园区、五峰采花茶业科技加工园区、竹溪县武当道茶科技加工园区、恩施市恩施玉露加工园区、英山云雾茶加工园区。同时,湖北省在四大优势产区和武汉城市圈建设50个名优茶加工示范中心(厂),其中:鄂西南武陵山及宜昌三峡产区14个、鄂东大别山产区10个、鄂西北秦巴山产区10个、鄂南幕阜山产区5个、武汉城市圈7个、随州大洪山产区4个。精深开发和规模效益目标:到2015年,着力构建现代茶产业加工体系,突出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配套开发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二、三产业,力争全省茶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茶叶工农业系列产值达到30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0亿元,精深系列加工和二、三产业产值210亿元。

  记者在宜昌萧氏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加工园区采访发现,近年来,萧氏茶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了茶业产业化的布局。2009年,萧氏茶业投资15亿元兴建高新科技工业园,当时的规模是1000亩规划,现已建成300亩,高新科技园的二期工程700亩规划也已动工兴建。

  在茶产业链上,萧氏茶业集团是规模最大的。现在已建立了茶食品、茶多酚、茶饮料、茶包装,二期正在规划建设茶化工的工厂。目前萧氏正在加快茶化工的建设,茶化工把茶树中纤维的部分提取出来,做日用品,如毛巾、衣服等,另外,茶化工把茶树中的营养物提取出来,做化妆品、肥皂等,这些也就是开发茶树的增值品。

  在五峰县渔关镇,记者看到,投资达2亿元、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采花茶业科技园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这是全国首条全部采用电能的茶叶智能化生产线。目前,湖北采花茶业集团公司现下属30余家茶叶生产加工分厂,拥有无公害茶园基地20万亩,年生产能力达2万余吨,产值突破12亿元,已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以红茶、乌龙茶、保健茶、茶食品为辅”的“一主四辅”产品格局。

  在谷城县紫金镇,记者在湖北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科技园进行调研。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由成都纽曼和瑞公司、湖北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全自动、连续化、清洁化、现代化的光波杀青茶叶生产线。汉家刘氏茶业将在县城食品工业园区投资5亿元,生产茶饮料。同时,进行茶食品及茶提取物、茶机械具备一定生产规模。

  除茶企不断完善茶叶精深加工体系,湖北省多个县市积极发展现代茶业精深加工,如五峰全县已拥有名优茶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以及各种茶叶加工机械1万多台套,茶叶加工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茶叶精深加工方面,将加快开发速溶茶、乌龙茶、茶饮料以及茶多酚、茶碱、茶黄素等深加工产品,进而大幅提升五峰茶叶附加值,推进产业链延伸。

  湖北省农业厅也将发展现代茶业精深加工作为重要工作,做好“喝茶,吃茶,用茶”这篇大文章。重点围绕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夏秋茶产品和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实现从传统饮用向茶食品、茶医药保健、茶日用化工、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扩展,进一步延长茶产业链,重点扶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和茶叶添加剂等终端产品10个,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居天下之中   鄂茶流通潜力巨大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湖北历史上是中国茶马古道、马帮进京入俄必经之路,汉口19世纪茶叶进出口贸易量曾居全国首位,被欧洲人称为“茶叶港”。

  记者在湖北省调查发现,由于交通便利,近年来,湖北省茶叶流通市场发展很快,使得湖北茶叶产销两旺。在武汉,著名的武汉茶市号称东南第一茶市。目前,汉口茶市有700多家茶商,陆羽茶都有470家茶商,两个市场一年有23亿元市场。在宜昌,茶叶市场主要是宜昌山峡国际茶城,该茶城主要是春茶交易,有200家至300家茶商,每年10亿元产值。此外,湖北大别山茶叶广场每年也有5亿产值,现在恩施、十堰、襄樊都在建茶叶批发市场。

  与茶叶交易市场遍地开花不同的是,记者发现整个湖北茶行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原因是来自茶行业竞争的同质化过于严重,不管做哪个茶类的茶,只要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湖北现在至少有5000家茶企,但真正上了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不到200家。这些小茶企分布在各地,市场竞争很激烈。

  做茶生意与做服装生意有一些类似,一条街上开的都是服装店,只是品牌不同,设计款式不同,布料不同。茶叶街的情况也是一样,一条街上开的都是茶店,只是牌子不一样,大部分销售的是中低端茶叶。从全国消费角度看,目前茶叶还不是一个快速消费品,不同的茶店在同一处地方开店,而没有足够的消费群来购买茶产品。在茶的销售上,茶行业价格体系不完善,没有满足老百姓喝茶的需求,卖他们喝得起的茶。走了很多茶区,发现都是这个现象,市场的需求在减少。

  对茶企而言,最重要的如何打开茶的销路。目前,湖北省茶叶注册商标多达300多个,只有采花毛尖、恩施玉露、萧氏茗茶、武当道茶、邓村绿茶、英山云雾等品牌有些影响,但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常年上市、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湖北名茶品牌很少,特别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在全国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因此,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和做大做强大品牌,任重而道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