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云南记者 饶 永) 11月6日至9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春生一行深入云南保山、德宏两州市的部分县(市)调研,实地考察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配送中心和“新网工程”、“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项目,与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领导交换了意见,看望了省社离退休老干部。
在座谈会上,李春生指出,近几年云南供销合作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闻名系统的“云南模式”。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思路对头。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立足实际,开放办社,借力发展,从组织、指导、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整合农村个体商业网点发展综合服务社起步,先后提出了发展“两社一会”,实施“四进村、五个有”,建设“乡村流通工程”,打造“一个龙头、两个体系”等重要发展思路,成功探索了一条先易后难,由虚到实,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符合云南特色、适合市场经济特点、切合供销合作社特性的改革发展之路。二是措施扎实。先后在全省70多个县召开了经验交流会和现场推进会,分片、逐县推进工作落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为供销合作社出台了3个文件,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网络改造建设资金,市、县财政配套支持累计达到5亿多元;省、州(市)、县逐级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强化业务指导和服务,着力培育社有企业。三是倾情基层。对基层充满感情,带着感情干事业,做到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用。四是常抓不懈。这些年来,云南省社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紧紧扭住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不放松,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换来了今天云南供销合作社的新局面。五是成效显著。2004年实现扭亏为盈,2011年盈利达到4.7亿元,资产总额增长了80%;综合服务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占全省总量的80%,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针对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李春生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只要符合供销合作社的办社方向,只要有利于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只要有利于做强做大供销合作事业,各种方式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培育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升网络建设的标准和档次,加强“新网工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网络提升规划,统一网络整体布局,强化区域和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全省上下一体、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要进一步办好社有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扶持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并依托云南丰富的特色产业,围绕当地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发展新的企业,尤其是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力争有更大作为;要通过培训、调训、交流学习、吸引外部人才、上下联动等方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与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干部队伍,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和导向;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正良,副主任单昆生,纪检组长屈华曦及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