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土手机需全方位创新


  2012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突破2亿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本土手机厂商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已经获取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利润。随着芯片价格下降,手机价格将进一步降低,留给国产厂商的利润空间持续缩减。另一方面,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很多厂商不惜血本以低价抢市场,甚至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近期,一些本土手机厂商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表现低迷。如中兴通讯亏损近20亿元,TCL通讯净亏损8709万元。

  专家认为,许多本土智能手机厂商在核心技术和创新上存在明显短板,习惯于“山寨”和低价仿造,没有足够技术实力往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拓展,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由此造成部分厂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状。

  不过,国内手机厂商意识到了创新的巨大威力。但迄今为止,这些厂商的大多数创新还只是“微创新”。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表示,我国在电脑、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发展路线大都是“拷贝”,很多系统通过“拿来主义”汉化后,转变为适应本土的消费形式。这种“微创新”能取得一定成功,但不可能改写一个产业的发展轨迹。

  王雪红认为,智能手机产业需要无限量的创新,并且这种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硬件、软件和营销方式。比如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如芯片设计和操作系统,基本被西方国家所掌握。“谷歌的安卓系统如有新代码,三星等一线厂商通常会优先获得,华为、中兴至少晚3个月,第三梯队厂商则更晚。”王艳辉说。

  市场营销的创新也非常重要。小米之所以在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崛起,除了低价高配策略后,互联网营销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虽然暂时处于不利地位,但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并没有失去信心。王雪红表示:“移动终端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市场非常大,变化非常快,我们还有机会。”  

  (高少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