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连锁以便利超市经营为核心业务,以便利超市零售业态为主,适当向大中型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业态延伸,上市后,成为了中国A股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首家便利连锁企业。
尽管几经波折,2012年,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旗连锁”)董事长曹世如终于圆了筹划多年的上市梦。
随着9月5日深交所开市钟的敲响,红旗连锁成为继步步高、人人乐之后,又一家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区域零售商。
做为中国A股市场上便利店第一股,在四川零售业独占鳌头的红旗连锁有着自己的便利店“章法”。
逆市高速开店
对于红旗连锁而言,规模始终是避不开的重头戏。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末,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已开设1211家门店,包括1203家便利超市和8家中型超市,总面积约27.32万平方米。公司门店数量在过去3年增长了60%,累计新开门店427家,年均新增门店数量142家。
尽管拥有如此众多的网点,红旗连锁却并不满足。
“未来3年,红旗连锁将在四川省内的成都、绵阳等城市开设928家新门店,包括两家大型超市、8家中型超市。”红旗连锁副董事长曹曾俊日前表示,“新开设的门店中,成都地区新建576家,省内其余7个城市新建352家,累计增加经营面积26.9万平方米。”
作为区域性行业龙头,红旗连锁目前约有95%的营收来自成都以及周边郊县,而未来红旗将眼光放在了似乎更加诱人的成都以外的市场。
“红旗连锁还将向二级城市扩展。”曹曾俊强调。
有零售行业分析师表示,零售连锁企业对区域渗透度越深、渠道拓展越有力,其价格掌控力就越强;另外便利超市单店面积小,意味着前期的各项投入会比大型超市要小得多,折旧和摊销水平也会相对较低。
曹世如和她的红旗连锁显然深谙此理。
数据显示,红旗连锁的新店一般在开业后6~12个月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开业后第二年除弥补完第一年亏损外,单位面积实现的收入可达到成熟门店60%水平,开业后第三年即成为成熟门店。
增值服务加分
除了不断拓展门店,以便利超市经营为核心业务的红旗连锁还在不断深挖便民服务,通过“商品+服务”的经营策略,满足居民便利性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与大型超市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按照其招股书所述,红旗连锁以面向住宅、商务、学校、娱乐等商圈的便利超市零售业态为主,提供以食品、烟酒、日用百货为主的商品和以公交卡充值、电信缴费、燃气电费代缴代充等为代表的服务。
此外,今年5月23日红旗连锁旗下的32家24小时便利店还正式上架销售六大品类40多种药物商品,开始尝试卖药品。
公告显示,红旗连锁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超市扩建技术改造、超市经营设施技术改造和信息化系统技术改造等项目。
其中,超市扩建项目投资5.05亿元,超市经营设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7554.62万元,信息化系统技术改造项目投资3578万元。
曹曾俊表示,红旗连锁上市后社会责任更重大,将不断增加新的便民服务内容。下一步还将新增几项便民服务,目前正在商谈中。
与此同时,红旗连锁综合应用多种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实现了高效率管理、快速标准化的门店复制、有效可控的风险管理。
数据显示, 2011年红旗连锁的坪效达到14425.72元/平米,综合毛利率达到24.5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小而精”的胜利
在四川省商业地产连锁商会会长冉立春看来,中国A股市场带有商业连锁超市概念的上市公司不少,但红旗连锁上市前,没有一家是真正以社区便利连锁超市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相比之下,早在红旗连锁创立之初,曹世如就紧抓“撒网式布点”的营销策略,在连锁店的布局和规模上突出“便民”特点,开设中小型超市,选择以成都为中心,以四川地级市为主线辐射全川市场。截至去年年底的1126家门店中有1119家是便利超市,所占比例达到99.4%。
“红旗连锁以便利超市经营为核心业务,以便利超市零售业态为主,适当向大中型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业态延伸,所以红旗连锁上市后,成为了中国A股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首家便利连锁企业。”冉立春补充道。
而红旗连锁的上市,对于中国零售业而言,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概念股,与商业零售板块各大上市公司相比,红旗连锁有着令同行艳羡的利润率和增速。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过去3年红旗连锁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3.53%、23.82%、24.58%,同行已上市公司则集中在16%~20%的区间内。与此同时,红旗连锁2011年收入34.5亿元,增速为24.7%;2012年上半年收入19.3亿元,增速约16.3%。
有业内人士指出,便利超市对商圈规模的要求较低,受人口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也较小,大型超市无法覆盖的小规模社区、郊区乃至乡镇,便利超市却可以进驻,显得小而灵活。
“正是这种‘小而精’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令成都红旗连锁在与大型商超等其他业态的竞争中,保有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上述人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