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乐观售罄,悲观上架。这是零售业今年普遍的心态,而且这样的氛围还在蔓延。
人力、租金成本的不断提高,把许多企业费用的“豁口”越拉越大;消费者刚性需求的降低也为本就萧瑟的零售业蒙上一层冷霜。
下调本年度业绩预测、调整开店计划、募集资金、求母公司加大支持力度……招数用尽,业绩却依然惨淡。惨淡的业绩虽已不可避免,但背后的根源却必须追究,因为这关系到未来——缘何有的超市利润下跌100%以上?缘何有的百货店客流、客单、品牌进驻全部下降?缘何传统家电连锁集体陷入泥潭?缘何家居建材零售企业自身难保?
困境因而何生?又该如何突围?“困兽之斗”还要坚持多久?本报剖析的17家处于困境中的典型企业案例,或可为行业带来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