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三的下午,我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 “砰砰”,办公室的木门被轻轻敲了两下。
“请进”,我移开手中的文件,可门外没有动静。“请进”,我稍稍放大了声音,屋外的人依旧没有进来。
“咚咚咚。”敲门声再次响起,我疑惑地走去拉开大门。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十几张快乐的笑脸映入眼帘!信用社的同事们唱着歌,端着生日蛋糕,真是个不小的惊喜!已经年过四十的我,竟有些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不禁想起了十年前的情景。
十年前,我刚三十出头,便担任了一个偏远地方的信用社主任,当时条件很简陋,破旧桌椅、水泥地面,柜台窗口的铁栏杆也有些锈垢,如同电影里的典当铺。但这并没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信用社十几个同志,外勤早出晚归背包下乡,内勤全天埋头柜面,好像并没有什么上班下班,只要来人,便随时办理业务。
简陋的办公设备、粗放的管理模式,成为束缚我们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时,我们只能办理本行存取款业务,想要转账,就必须跑到离信用社很远的联社营业部。
有这样一件我感触颇深的事情。当年,镇上卖菜的王传香大伯,因为小孙子生病,急着要给在外打工的儿子汇钱,我带他去了联社营业部。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们赶到时已经下班。在我的劝说下,营业部同事重新打开机器给大伯汇款,也提醒说这么晚可能汇不过去。钱汇走之后,王大伯一直站在联社的大门外,等待儿子收到钱的电话。初春的晚上乍暖还寒,他一边哆嗦着,一边不停地祈祷,他固执地不肯回去,仿佛站在这里,他孙子的救命钱就能奇迹般地立刻寄达。那天是我32岁生日,回到家已经快半夜,饭桌上还焐着妻子煮的长寿面,我却一口也吃不下。第二天中午钱才到账,王大伯的小孙子也因为无钱及时住院而耽误了治疗。身为社主任的我听到消息后沉默了很久。那一刻我心中无限期盼,期盼着安徽农金快速发展,早日强大;期盼着处处通网络,通存通兑到万家。带着这样的情绪我和同事们更加发奋工作,寒来暑往,我们坚定地走到了今天。
“张主任,快点吹蜡烛呀!”大家齐声喊道。
“好好,我们一起来吹!”我俯下身,收回了思绪。
“别慌,张主任,您还没许愿呢!要闭上眼睛许三个愿望!第一第二个能说,第三个不许说出来哦!”这是柜面陈盼盼的声音。哎,这帮孩子,真是把我这个老家伙整得团团转了!
闭上眼睛,思绪飘忽,又是往事一幕幕。
2010年7月,因为工作突出,组织决定派我到新成立的开发区信用社担任主任,这次领导的19名员工,基本都是年轻的大学生员工。虽然担子更重,我却自感更加年轻、斗志倍增。因为这些年,信用社正如一只奋飞的雄鹰,不断地飞向曙光--几年来,紧随着全省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步伐,我们的信用社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社容社貌焕然一新;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大大提升。2007年4月20日,六安郊区联社综合业务顺利上线;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优良的服务态度,为我们带来了日益增多的新业务、新客户。2007年11月,在安徽省联社的推动下,全省发行了统一品牌的借记卡--金农卡。我们安装了自动取款机和多处离行式自助银行;成功推出了网上银行和手机短信服务;在边远的村镇还安装了金农便民宝电话POS机,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便捷地办理转账和小额提现业务。在加大科技和硬件投入的同时,联社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每年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大学生员工,为信用社注入新鲜血液。我的梦想正在不断地变为现实,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的主力军。
“张主任,您想了这么久,到底许的什么愿望呀?”大家急切地注视着我,我也不想卖关子了。
“第一个愿望,希望我们联社不断发展,力争今年年末成立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进社区、进农村工程快速推进,再没有当年王传香大伯汇款的故事发生。第二个愿望是希望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为保持我社标准行社建设的做出贡献!第三个愿望嘛……”
“是什么?快说啊,张主任!”大家又喧闹起来。
“咦,你们不是不让说么,说了就不灵了?”我也逗逗这帮孩子们。
“说吧说吧,不说的才不灵呢,哈哈哈!”
真是拿他们没办法。“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在我眼前的这些好姑娘们赶紧嫁个好人家,好男孩赶紧找个好姑娘,工作爱情两不误!”
我一说完,大家又爆炸了,吵着问我给多少份子钱,逗得我哈哈大笑,心里也是一阵阵的温暖。
这是一个无比难忘的生日,这个生日里我想起了十年的历程。这十年,不仅仅是我的十年,也是整个信用社老员工们一起奋战过的十年,一起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苦苦坚守的十年,而今终于看到了辉煌的战绩!未来的十年,我和年轻同事们将会不断书写更加美好的故事,因为对农村金融事业的挚爱,我们的血液里澎湃着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