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夏县农村信用联社先后投放6700万元资金引导辖内农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今年柿子喜获丰收后,当地种植户亩收入达5000余元,较传统农作物收入翻了两番,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王刚 摄
53岁的老于应领导要求,刚刚续签了明年的返聘合同。在东部某省乡镇信用社干了23年客户经理的他,即将开始在这个岗位的第4年返聘。
老于所在信用社的主任年年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接老于的班。”
不止一次地有人跟老于建议:“你儿子也在信用社工作,不如把你这一套本事传给他,多好!”一辈子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老于却听不得这话:“谁再说让我儿子干外勤,我就打他的脸!”
“各种考核越来越严格,干外勤压力太大,风险也大。”面对2000多户、4000多万元余额,每每有贷款即将到期,兢兢业业的老于就惦记得睡不着觉。
而银监会最新发布的《农户贷款管理办法》,或许能让老于多睡上几个安稳觉。
监管“支农” 有“容”乃大
对于此次管理办法的出台,银监会在官方网站中将其描述为“继6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以来,银监会在支持‘三农’方面的又一有力新举措。”
该办法的57项条款中,最为农村金融业内人士所关注并叫好的是第49条中的“容忍度”——“农村金融机构应以支持农户贷款发展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贷款定期考核制度,对农户贷款的服务、管理、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同时,《办法》中“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包含农户贷款业务在内的尽职免责制度、违法违规处罚制度和容忍度机制”等条款将监管层对“容”的态度传递得更加明朗。“‘应当’就是‘必须’的意思。”一位银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
“现在各地对客户经理的违规处罚力度很大,如果能够建立容忍度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将会对农户贷款业务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某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部经理表示,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目前客户经理“惜贷”、“惧贷”心理。
“农村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更愿意做城区的业务。”因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低,农户贷款似乎正逐渐成为一块“鸡肋业务”。
虽然银监会统计显示,农户贷款规模近年来呈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34840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160%。但同期,我国贷款总额(人民币贷款)却已从26.17万亿元增至59.64万亿元,涉农贷款总额更已从6.11万亿元增至16.29万亿元。
4年半时间,农户贷款160%的增幅,不仅低于贷款总额228%的增幅,更远低于涉农贷款总额267%的增幅。
在这种情况下,从监管层面要求扩“容”,被寄望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做大农户贷款业务的一剂“强心针”。
细则可期 重在执行
针对某一特定对象单独制定贷款管理办法,在银监会尚属首次。
尽管《管理办法》分9章、57条,分别对管理架构与政策、贷款基本要素、受理与调查、审查与审批、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激励与约束等进行了规范,但仍被一些抱有较高期待的业内人士指出“不够细”。
中部某省一县级联社信贷科长直言:“更像是贷款业务的基本知识,缺少具体的操作规程,不足以叫‘办法’。”而其他一些省份农信社信贷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该办法中大部分内容“和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差不多”。
尽管如此,《管理办法》中仍有不少内容受到从业人员关注。
山东省某县联社工作人员认为,该办法中的很多条款,都很好地契合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他举例说:“第8条中对批量授信、快速审批模式的肯定,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山西省某县联社信贷股长则认为,与2010年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和更早的《贷款通则》相比,该办法在操作实践上更加细化。如与 “三法一指引”比,放宽了自主支付限制,明确了生产经营50万元以下、消费30万元以下可以自主支付。与《贷款通则》相比,明确了“展期贷款”最高列入关注类进行管理等。
对于之前存在争议的内容,该办法也给予了明确。全力推动农户贷款发展的意图清晰可见。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农户小额信用(担保)贷款‘随用随贷’的模式以前因与‘三法一指引’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而受到争议,这次在办法中得到了明确肯定,将有利于该模式的推广,也有利于农民贷款难问题的解决。”
据悉,在明年1月1日正式实行该办法之前,各农村金融机构都将依照办法制定或修订自己的农户贷款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而不少地区农村信用社表示,该办法中的绝大多数条款已在本机构的信贷管理规定中实行多年。
南方某省银监分局一位工作人员却表示,在对其辖内金融机构的例行检查中,农信社出的问题最多——“即使按照现行的线条较粗的监管标准衡量,农信社仍有很多不达标的地方。”
“办法的出台清晰传递了监管部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态度和决心,但能否真正达到增强金融服务便利性规范性的目的,关键还得看农村金融机构的执行。”上述银监分局工作人员强调。
记者观察
主动尽责胜过被动管理
老于虽然“嫌”当客户经理风险太大,但是,在他20多年的信贷生涯中,却从没给信用社造成过一笔不良贷款。
成绩源自责任。
在老于眼里,客户经理是一份能帮助农民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就是对贷款的农民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
一个普通的信贷员有这样的责任心,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农村金融机构更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心。
《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依靠规范条例来防范农户贷款操作风险、支持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但要让规范条例有效落实,更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的责任心。
管理办法给予了农户贷款一定的容忍度,指纹识别、保存影像资料等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也得以明确,这些条例为金融机构合规放贷提供了制度支持。
但是制度的落实有赖于执行。若是在执行管理办法的过程中不尽责尽心,敷衍了事,仍然可能会产生风险,造成损失。因此,相比于操作风险,由责任心缺失造成的道德风险更难防范。
为了切实有效防范风险,唯有激发从业者的责任心,《农户贷款管理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真正提高农户贷款的质量和数量。
(胡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