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西省忻州市供销合作社把工作重心定位在贴近“三农”、增强服务、壮大实力和创新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便民店全覆盖
忻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对现代农村流通网络的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攻坚、强势推进,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社的肯定。主要做法有:
第一,始终坚持五同步原则。即始终坚持数量与质量同步、规范与提升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便民店与配送中心建设同步、覆盖率与配送率同步。纵观全市便民连锁商店建设工作,呈现出三大特点,即“小网点、大网络”、“小超市、大连锁”、“小商品、大市场”。便民店建设还取得了三好效果,即农民群众受益、供销合作社形象提升、党委政府满意。
第二,始终坚持“三三制”工作法。一是由于建店覆盖面大、地域广、条件不同,结合实际,确定三种建店模式。第一种是自建模式:由当地基层社提供资产、资金改造,供销合作社职工经营管理;第二种是联建模式:由当地基层社提供场地、资产,吸收社会资本联合建店;第三种是加盟模式: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社会力量建店加盟到供销合作社便民店行列中来,按照建店规范标准、行业规则,纳入配送网络,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管理。二是注重三个结合,即把建设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与基层社门店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创新管理方法:提升“新网工程”运营质量
到目前为止,忻州市社共建成农村便民连锁商店4193个、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6个、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5个,建成县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4个、再生资源回收市场9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的网络体系。尽管在打造“新网工程”上做出了令人欣慰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需要着重从规范提升、转型发展入手,强化运营管理,确保“新网工程”健康发展。
第一,在总量上上规模,关键在于活龙头。作为依托县级超市形成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要以市场为导向,在物流管理上要扩规模、上档次、创品牌、树形象,逐步成为县城零售行业的新业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商品经营上要抓管理、讲信用、保质量、增品种,建立商品安全准入制度,引导消费,满足需求;在硬件建设上,抓网络、建平台、增设施、打基础,建立信息化结算和系统化体系管理,使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成为运用现代化信息设备管理的物流配送集散中心和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运营的龙头企业。
第二,在转型上理体制,关键在于强配送。实践证明,配送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由供销合作社来掌握主动权,而不能由个体商户来进行操作。河曲县供销合作社的佳佳乐和万家福两个配送中心是全系统配送中心的样板。它们的配送范围覆盖了全县13个乡镇的280个村的300个便民店,其配送覆盖率达100%,商品配送率高达80%以上。配送中心还开通了免费订货配送热线,24小时全天候受理,做到了“城区周边天天送,偏远山村定期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在功能上增效应,关键在于活服务。流通网络是一个共享资源。活服务就是灵活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供销合作社对流通网络的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供一销”和“一买一卖”的思维定式上,要进一步放大流通网络的功能效应,把经营“触角”不断地延伸至各服务行业。诸如开展各种保险代理、话费代收、常用药品专柜、燃气供应、电费代收、维修服务、农技咨询、文化传播等,进一步使服务更贴近农民生活。
变平台为舞台:带领农民唱“大戏”
近年来,忻州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发展与提高并举,围绕当地特色的产业和优势产品,通过多种形式,发展种植、养殖、购销、加工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503个。今年,市社又确立了新的工作思路,即找准市场切入点,引入科技发展手段,变平台为舞台,参与服务,带领农民唱“大戏”,向农业产业化迈进。
一是参与平台服务建设。全市各类农合组织在产前,为农民朋友提供产前信息、农资服务,产中提供节水灌溉、田间管理、技术咨询,产后助农推销农产品。除此之外,还主动提供深层服务。如忻州市社和原平市供销合作社建立了全市网络信息平台,并完善了“两社一会”(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联动机制。一方面开展法律法规、市场营销、业务技能、财务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主动向协会会员和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农产品商标注册,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等服务。市供销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利用农闲时间已组织大规模全市农产品流通经纪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4期,受训人数400多人。
二是参与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忻州市地处晋西北,常年昼夜温差大,丘陵多,很适宜发展小杂粮。在当地,传统的种植品种有豆类、葵花籽、麻子、燕麦、土豆还有梨果等。对此,市社在宁武、静乐、五台等县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同时,市社运用合同管理模式,启动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和种植环境优化项目,并着手组织开展品牌策划、包装设计、物流运输、储存、信息发布和网络建设等工作。
三是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依据各级政府关于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市社各级农合组织积极提前主动介入,参与其中,助力发展。岢岚县吴家庄阳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大棚81个,同时还带动周边村发展了120个大棚,实现了规模经营。今年,市社又上了三个项目,其中之一是新建一座贮存60吨蔬菜的恒温保鲜库,解决了季节价格差的问题。
四是参与农产品对外交流建设。由市社牵头,先后多次组织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和各类农合组织参加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北京“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展示、展销忻州市酥梨、核桃、花椒、小杂粮、葵花籽、中药材、黑小麦、豆面、燕麦面、万寿菊、精制粉丝等七大类50多个品种的名优农产品,共签约3.3亿元购销合同。五寨县三岔葵花籽专业合作社直接打入洽洽集团,建立了长久的供货关系。
(作者系山西省忻州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