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茶馆历史悠久。据记载,民国时期仅成都市就有茶馆400多家,这在当时的各大城市中,可称全国之最。当时,三教九流聚于茶馆,茶馆便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穿行、应对的堂倌们,不仅累积了丰富的社会知识,而且还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射茶功夫。旧时人们说他们具有提壶倒茶、起眼看人的本领,即他们在复杂的场面中凭一手过硬的射茶技艺,察言观色地巧取茶钱。手提一只长嘴壶,一米之外准确地射茶于茶碗之中,当时茶馆里称它为“仙人摆渡”。
今年5月,笔者到成都办事,工作之暇,到街头闲逛发现,成都茶馆果然很多。从大街小巷,场镇路旁,直到古庙林中,可说凡有人之地便有茶馆,且舒适宜人。有的茶馆设于竹林掩映之中,或是小桥流水之旁,步入这潺潺有声的境地,即便是不饮茶,心中之浊气亦为之一清。
有一家茶馆坐落在一处竹林小桥旁,茶馆宽敞洁净,里面摆了数十张小桌及竹靠椅,几乎坐满了饮茶人,我刚入座,服务小姐便送上一碗放有峨嵋峨芯子的盖碗茶。揭开盖子,茶香扑鼻,绿叶红花茶中还飘浮着一颗大红枣,看上去叫人心爽!再加上萦绕于耳畔的轻音乐,此时此刻,笔者已是茶不醉人,气氛醉人。
在其他地方吃茶,壶中茶尽时,你须将壶盖翻开或摆放在壶口边,添茶人便立即为你添茶。而在成都吃茶则不用这么做,总是那么巧,每当你碗中茶将尽时,服务员就会及时来添茶,好像他们会“掐指妙算”一样。
冲茶人员大多是男性,冲茶的技艺高超得令人吃惊。一个服务员手提一只长嘴壶,高高举起,一条细细的“水龙”直泻而下,像流星划过长空一般,划出一道白光。在一米之外将茶水射入茶碗之中,竟滴水不漏,令我暗中称奇,连忙起身赞道:“好功夫!”此时,服务员自豪地说:“射茶技艺是我们四川人的祖传。”他接着说:“我的祖父解放前在成都一家茶馆当堂倌,练就一手超人射茶技艺,能在茶客身后射茶,茶水越过客人头顶而准确地落入他的茶碗之中,这叫‘雪花盖项’;能双手提壶,同时射茶于一只茶碗之中叫‘双龙戏珠’;也能隔桌射茶,即手提长嘴壶,站在桌对面,朝你面前的茶碗中射茶,准确无误,且无茶水溅飞,吃茶人有惊无险,这叫‘海上飞虹’。”“你能让我们开开眼界吗?”我说。“对不起,在下功底浅低,不敢献丑。”说着,他高抬右手,朝桌对面客人碗中射去,吓得那位女士“啊呀”一声,不过真的是有惊无险,滴水不溅,引起在座茶客一阵掌声。
这些书上的记载与传闻,想不到今天在成都亲眼见到,真使人大开眼界,感到这次来成都不虚此行。
谈起茶馆,想起了古人对喝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之说。其实,这种对聚众饮茶不以为然的说法,是偏见。愚以为,聚众饮茶妙趣甚多,多人在一起,侃侃而谈,或妙语迭出,或真知屡现,既消除了疲劳,愉悦了性情,又增长了见闻信息。可见多人在一起饮茶比一客独饮要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