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年品质传承 臻享经典口味
——与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杰共饮川宁
冯斯正

  中国茶较多的是清饮,川宁茶是西式茶,清饮可以,添加糖、奶、果汁等更好,非常适合年轻人,其引领了西式茶文化,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饮茶选择。   ——苏志杰

  和苏志杰先生聊就势必要从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说起。英国联合食品集团是欧洲第三大食品公司,而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英国投资规模最大的食品集团,是英国联合食品集团在华投资的独资企业。该公司除了自有产品的销售外,还负责英联集团下属的另一大饮料品牌——川宁茶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川宁茶,是此次访谈记者与苏先生讨论的话题。面对的是一位温和儒雅的绅士,谈及的是一款荣耀传世的经典茶,尽管访谈的时间不长,但是萦绕在会场的那份优雅,始终往复于记者心间。

  从茶杯中飘出优雅的旋律

  人们都知道川宁公司是英国的一个老牌茶企,始于1706年,是皇家御用茶,而且经久不衰,那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令其光彩百年?苏先生说首先要提到川宁茶的理念。其实川宁创始人托马斯·川宁起初经营的是咖啡,后来决定把茶引进英国去是希望把在外面酗酒的男性带回到家里来。所以在当时茶叶关税极高的情况下,川宁先生呼吁降低税收,把这种在那时堪称奢侈品的饮品拉到百姓中间。就这样茶文化慢慢在英国生了根,而且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从酗酒改成喝下午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茶叶大众化,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换言之就是把茶叶和一种下午茶的文化绑定到一起。因为川宁先生为普及茶饮所做的努力,所以英国人一提到下午茶就一定会想到川宁茶,可见川宁出售的不仅是茶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宣扬一种精神理念,即英国一直讲究的绅士慢生活的那种细腻品味与川宁茶叶推崇的生活品质精神十分契合。

  川宁品牌持续至今的第二点原因就是款式多样,四季皆佳。长期以来,川宁专业调茶大师不断调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不同口味的好茶,配合独特的饮用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将品牌世界领先的专业制茶技术以及力臻完美的专业制茶精神展现在大家面前。而且川宁生产应季茶饮,一年四季都会为茶人带来茶中的春之花香、夏之甘露,秋之硕果和冬之暖阳。

  甄选的品质与独特的调配

  川宁的茶叶是从全世界各个著名的产茶区采摘的,从中精选最优良的品种作为川宁经典红茶。所有川宁茶的质量管控都由英国总部控制,有着极其高质量的控制体系,跟踪每一种配方和调料。300年的专业水平造就了川宁茶极富创意的红茶品种,每一个系列中都有极富盛名的畅销茶。其中川宁经典伯爵茶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是川宁第一款为格雷伯爵所特调的、如今早已闻名于世的英国经典茶。

  苏先生认为,川宁茶叶与中国茶叶最本质的不同在配茶叶这一环节。川宁通过精细地拼配与调制,保证每一年生产出来的茶的质量、口感、香气、色泽都是一样的。这其中牵扯到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调茶技术,这都要得益于300年来累积出来的调茶经验。川宁茶的每一个调配专家不但对各产茶国有着广泛的了解,更对某一个特定的产茶区域有着集中深入的专业知识。他们犹如配茶魔法师,对各种茶的属性、调配、兼容性以及配方开发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川宁的茶叶采购员每天至少要参与竞标150个茶种,川宁资源库里目前有超过400种底茶,这还不包括调味茶产品。据说,川宁高级调茶师迈克·睿特的工作之一即是每天要喝600-700杯茶,以确保茶叶的质量能够符合川宁公司严格的标准。

  英国茶在中国的道路

  面对中国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川宁茶又是靠怎样的优势在这块竞争激烈的土地上获得荣耀一席呢?苏先生解释说,中国茶以种类和产地而著名,但其品质受产地和天气的影响很大,而川宁茶是调配茶,管控质量,并遵循川宁专属的配方精心调配,确保品质始终如一。中国茶较多的是清饮,川宁茶是西式茶,清饮可以,添加糖、奶、果汁等更好,非常适合年轻人,其引领了西式茶文化,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饮茶选择。再加之中国人尊崇历史传承,川宁茶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英国的皇室御用茶,这样的历史背景必然会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关注热情。

  据苏先生介绍,川宁茶于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川宁茶有超过28种不同口味,包括:经典红茶系列、产地红茶系列、果香红茶系列等。未来,川宁会持续地将英国皇家御用茶的经典口味引进中国,以满足中国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并将在川宁皇家礼盒系列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更多更精致的礼盒产品,增加中国各种节日的礼品选择。 

  川宁作为英国最古老而经典的茶品牌之一,300年的优秀血统让其在崇尚经典优雅的今天焕发出时尚的魅力。通过与苏志杰先生的谈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字号传承的历史,更让我们不禁自省在茶叶经营上是否需要尝新。论历史,中国茶比川宁茶更深厚悠久;论口味,中国茶品种之多绝不亚于川宁茶。然而为何在茶饮戏台上唱了千年的中国茶受到的关注还不及一个刚上台的新秀多?我想,原因不在口味也不在时间,而在理念上: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茶的魅力。怀抱着这种宽广的胸襟,茶叶的价格就不会竞相上标,各地方茶就不会互相较劲,每一位做茶人唯一想的就是如何让每一款茶送到每一个国人唇边。或许,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尝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