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敢于探索 笑踏荆棘
——记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任树云
□ 马 红

  任树云,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1977年参加工作,具有近30年的银行金融从业经历。

  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悟出了农村金融机构就应该: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践行“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树形象、以创新增效益”的创新理念,向现代金融企业快速迈进。 

  在他的引领下,云南省联社确立了“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宗旨,推行了“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树形象,以创新增效益”的理念,大胆探索和践行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风控创新、服务创新”六大创新工程,有力地提升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品牌价值。 

  短短6年多时间,云南省农信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综合竞争实力跃居云南省22家金融机构首位。经营规模和发展质量位居全国农信系统前列:存款排第12位、贷款排第10位。 

  促进各项业务跨越发展

  在体制创新方面,任树云带领云南省农信社积极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被动局面;成功地接收了45个县工商银行的资产、负债、人员及全部业务,有力地支持了国有银行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在机制创新方面,任树云带领云南省联社全面深入推行了“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激发了经营活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任树云不断探索、实践和推动 “以人为本、以社为家”的敬业文化,使得云南省联社“追求客户、员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文化得到不断认可;“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服务文化不断深入人心;“全面风险管理、全面流程管理、全面效益管理”的制度文化得到践行。在企业文化的引领和鼓舞下,云南省农信社员工面貌焕然一新,业务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推进科技创新,任树云在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实施了“金农网工程”,实现了云南省农信社整体科技信息工作的零突破。按照“数据大集中、网络分层次”的决策,在较短的时间内,云南省2381个网点完成了联网和数据大集中,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瓶颈问题,为全省农信的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进服务创新,任树云提出了扎实推进了“双基本工程”,对云南省农信社95%的营业网点进行了彻底改造,为提升云南省农信社的品牌和重塑良好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为了推行产品创新,大幅提升云南省农信社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任树云带领云南省农信社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宗旨,创新支农方式,推广“六位一体”支农模式,探索“农业产业链”服务模式,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重点服务好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优势特色产业、林权抵押、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三农”经济大发展。

  目前,云南省农信社共创新推出了“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小额建房贷款、共产党员带头致富贷款等30多种新业务、新产品。

  在任树云创新思维的引领下,近七年来,云南省农信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达5000亿元以上,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林权改革、抗震抗旱救灾恢复重建、农村水利水电建设等。

  此外,任树云还积极倡导开展信用村镇建设。截至2011年末,云南省农信社共为698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占全省农户总数的73%,共评定信用乡镇59个,信用村2586个,信用小组1.22万个,信用户415万户。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