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三农”硕果盈枝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实施“三大工程”纪实
□ 本报记者 杜弘林 通讯员 王国政 卢 鑫

  近年来,山东省农信社根植“三农”沃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农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实现强农惠农富农注入了新的动力。

  九月的齐鲁大地,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伴随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的全面实施,广大农民在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也将收获一份由全省农信社派送的金融服务“大礼包”:办理业务更便捷,贷款更容易,服务费用更优惠。

  像辛勤耕作的农民一样,近年来,山东省农信社根植“三农”沃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农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实现强农惠农富农注入了新的动力。

  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

  一个薄薄的贴膜芯片让泰安市东平县南辛庄村的养殖大户朱新建啧啧称奇:“就这么一个小东西,贴到手机上就能汇款!”

  朱新建所说的“小东西”是山东省农信社推出的手机银行(短信版)。它不需要互联网或自助设备支持,客户只需在手机中安装一个贴膜芯片,通过发送短信就能办理行内转账、跨行汇款,还能交电话费,为孩子缴纳学费。

  在感叹“科技真发达”的同时,这位村里的致富能人真真切切体会到农信社手机银行带来的方便:“这不,昨天晚上9点多,我还用手机给外地客商汇了3000块钱。”朱新建说,现在坐在家里能用信用社的网上银行,出门在外能用信用社的手机银行。“随时随地能交易,手续费低,方便又实惠。”这也让他和客商谈起生意来格外有面子:“谁还说咱农民土?”

  “田间地头能转账,家门口能存取款”,朱新建们能享受到“零距离”金融服务,得益于山东省农信社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继在全国首创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后,去年5月份,山东省农信社又先后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查询、转账、网上支付、代缴费等电子金融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转账、汇款、代缴电费、网上支付等业务。截至8月末,山东省农信社手机银行(短信版)客户数量达87.48万户,交易金额625.89亿元;网上银行客户数量达162.49万户,交易金额9486.56亿元。

  与此同时,山东省农信社在深入调研、了解农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加大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推广力度,扩大ATM和POS机具布设覆盖面。截至8月末,全省已安装运行“农金通”——农民自助服务终端9470台,累计布放系统内POS机具11.5万台、银联内POS机具7.5万台,ATM 5298台,乡镇网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据悉,山东省农信社将力争于2012年底实现全省农村地区电子机具的基本覆盖,到2013年底全面完成“电子机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银行卡”的目标。 

  信贷阳光普照千家万户

  “今年西瓜市场行情好,一个瓜棚能挣2万块钱。”莘县董杜庄镇西吴村村民李贵芹快人快语。看着收益可观,她打算再承包一块地种西瓜:“承包费加上建大棚,算下来要投入三四万块钱。”

  钱不够怎么办?“咱是信用户,拿着贷款证,就能直接到信用社柜台上办贷款。”自从有了贷款证,李贵芹不再为贷款发愁,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越来越多像李贵芹这样的农民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信用工程建设中得到实惠。山东省联社将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六大建设”之首,全面落实信用户“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实现了农户贷款100%使用贷款证、开办信贷业务的营业网点100%设立信贷柜台、贷款证贷款100%上柜台办理,建立农民贷款“绿色通道”、“阳光通道”。

  该省农信社对有贷款需求的信用户及时签订合同、核发贷款证。贷款证遵循“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农户凭贷款证、身份证到信用社柜台直接办理。贷款方式的转变,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办贷效率。截至8月末,全省农信社共发放贷款证388万本,贷款证贷款余额2069.8亿元。

  同时,山东省农信社在遵循“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服务优化,风险可控”原则的基础上,扎实开展阳光信贷工程。通过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让客户了解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的全过程,使农村信用社更加贴近客户,充分满足涉农信贷需求,真正实现富民惠农。

  产品应金融需求而变

  日照市岚山区渔民苏照满面临着发展困境:“没有钱就买不了大船,没有大船就闯不了深海,闯不了深海就挣不了钱。但一艘中小型钢壳渔船动辄两三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单靠自己手中的钱,根本不够。”而农信社推出的“鱼满仓”贷款让他的难题迎刃而解。

  日照市岚山区地处中国东部海岸线中心点,东临黄海,境内的海洲湾渔场为中国八大渔场之一,盛产海参、鲍鱼等名贵海产品。由于渔业生产投入大,风险高,资金流动性强,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渔业整体发展的“瓶颈”。如何在减少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对渔民贷款覆盖面,帮助渔民致富,成为岚山区农信社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农信社推出了“鱼满仓”渔船抵押贷款业务,并实行利率优惠。截至7月末,已为231户渔民办理了“鱼满仓”渔船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贷款5841万元,支持170kW以上的渔船400余艘。

  “渔满仓”只是山东省农信社为适应农民需求而创新的典型产品之一。近年来,山东省农信社把推进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丰富信贷产品,努力满足“三农”贷款需求:针对农民普遍缺少抵质押物、担保难等问题,开展大联保体贷款;根据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特点,创新担保方式及支持途径,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促进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通过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网点、简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强化考核措施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先后与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合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出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和“信贷助推百万农村妇女创业”贷款业务,较好地支持了民生事业发展……

  为顺应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变化,山东省农信社将遵循“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成本合理、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开展富民惠农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持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