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故乡的老井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唐山办事处 贾有利

  生活在农村里的老一辈人对曾与之血脉相连的老井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除了有对当初挖井人的无限感激之情外,其中更多的还有着对老井深深的怀念。每当踏上家乡那片熟悉而又亲切的热土,我总会想起那口养育了父辈们的老井。

  据老人们讲,老井是20世纪60年代搞生产队的时候打的,有30多米深,井壁由半米多粗的水泥管垒砌,水泥抹成十多平方米的井台,上面装有铁制的井架、辘轳。当时井打好以后,村民们就好像过节一般兴高采烈,因为从此终于可以不再为吃水而发愁了。20多年来,老井甘泉哺育了村民,就像母亲哺育自己生养的子女那样,博爱无私,倾心给予,让每个人都尽情地从她身上汲取,却从未求回报。

  小时候,夏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一声声舒缓悠扬的鸡啼还在耳畔回荡,人们便已披衣起身,用扁担挑上两只水筲,颤悠悠地向井台边走去。不知谁家的小花狗溜出门来,跟在人的身后,一路尾随老远,然后再转回头跑开了。井台边已聚集了不少勤劳早起的人们,大家秩序井然地排队打水。圆圆的辘轳在人们手中飞转个不停,只听见水筲向上拉提时绳子绷紧发出的吱呀声响。旁边的人一边互道家长里短,一边耐心地等待。清爽甘冽的井水提上来后,挑水人将扁担担在厚重结实的肩膀上,两手扳住水筲上面的铁挂钩,轻“嗨”一声而起,踩着细碎的步子一路向家的方向吱吱悠悠走去。早晨的井台,向各家各户延伸一条条湿漉漉的水线,仿佛是一朵花儿一般,向四外伸展着巨大的花瓣,美丽而又动人。于是,每天的晨光中,甘甜的井水欢快地亲吻着铁质的锅壁,随着红红的火苗腾起的细细雾气便笼罩了农院,然后再轻轻弥散开来……

  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知了在树上有气无力地嘶鸣着,整个村庄也在暑气中恹恹欲睡。井台边有几株高大的椿树和槐树,日头过了头顶偏西一点,正好把树荫投在上面。吃罢了饭,闲散的人们便会摇着蒲扇,找一处干净处放上蒲墩儿坐下,三五一群的聊会儿天。有的人还会铺上一条席子,躺在上面舒舒服服地眯上一觉,打个盹儿。午后温柔的夏风拂来,斑驳的树荫之下便有了惬人的凉意,身底是温乎的水泥地面,耳边有丝丝缕缕的蝉声,午后的时光显得那么悠闲而缓慢。

  到了晚上,井台边就更热闹了。南北各街的人们晚饭后都会聚集过来纳凉。井台边上的人家早早地用扫帚将地面打扫干净,好留着大伙歇息,这好像是一种义务而又似一种习惯。于是,人渐渐多了,你一句我一句,天南海北地就聊开了。说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的人聚精会神,偶尔也会插上两句。说到精彩之处,众人不禁发出一片赞好与惊叹之声。那时我们还小,听了几段有趣之处,便四散着跑开,与年纪上下相仿的伙伴或是捉迷藏、或是比赛打把式(翻跟头),追逐夜色里的萤火虫。累了,便满头大汗、一脸灰尘地钻在大人怀里,纠缠着非得让大人们给讲天上牛郎织女的故事,遥望着美丽而虚幻的夜空,然后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老井除了给人们提供甘甜的井水与聚集的乐趣外,还有着许多神奇和可贵的地方。夏天,外面烈日如曛,井里却会有飕飕的凉气,打上来的水也是冰凉刺骨的,特别败火解渴。庄里有谁家杀了猪或是置办婚丧嫁娶事务了,便会提前将大块的猪肉用布包裹好,再用绳子系好拴挂在井壁上,放上十天八天的都不会坏,可真成了当时天然的“冰柜”。数九隆冬,滴水成冰,井沿边打水时洒的水也结成了光溜溜的冰,而从井中打上来的水则温吞吞的,似乎还冒着热气,用来洗衣服一点也不冰手。逢年过节,庄户人家都习惯早起担水,如果谁起的早,谁往家里挑的水越多,就说明谁往家挑的福气越多,预示着一年的日子也会更好过。老井,给予了人们所有,也见证了淳朴善良的人们最朴素最真诚的美好愿望。老井以她那无私的品质影响和感染了周围的人,这几担水也折射出了乡里乡亲之间那水乳交融、友爱和善的深情厚意。

  如果说绿色的繁密树木是村庄的衣衫,在暑往冬来中为村庄遮阳挡雨,这口老井则是村庄的魂魄。有了她,村庄就有了生命的灵气,人们就有了生之所依、生之希望,有了积极向上的信心和盼头。多少年来,伴着日出日落,人们向她索取,从她的身边走过,她也习惯地向人们无私地付出和给予。老井,也早已将她的身体融入到村民们的血脉之中,不分不离!后来,进入90年代,村里改造饮水环境,家家都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这口老井就卸下了多年的重负,井口被盖上了加锁的盖子,静静地孤单守候在那里。我们上小学时会从她的身边经边,透过缝隙,能看井底微微泛出的水光,也有淘气的孩子向下面投掷石子,听那一声击起水花的声响。再后来,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拓宽水泥路面,老井正好挡住了街上的主干道,而且人们早已不从井中取水,于是村里便把它铲平了。就这样,像一位走完人生历程的老人一样,老井便默默地毫无怨言地消失于原来的地方,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离开家这么多年,就像一个熟悉的伙伴一样,不经意间,我还会常将老井想起。

  现在的年轻人,已不能够想象那样一个年代,人们是怎样对一口老井有着像亲人一样的情怀与眷念,他们也不可能体会得到晨起担水是怎样一种融化在美酒一样酽浓乡情里的生活经历!

  啊,故乡的老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