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现实问题,山东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阳光信贷”工程,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银农双赢的良好局面。
截至6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85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6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5881万元,占比0.43%,余额和占比分别较年初降低1025万元和0.14%。
创新产品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今年,该行针对产业化程度高、风险度大的房地产、纺织、船舶和橡胶4个行业,实行了事业部制管理。针对辖内不同的经济特点,该行积极打造具有自身地域和经济特色的零售产品“专营店”,确定每家支行的“主打产品”,针对农村市场打造了“金惠农信贷产品专营店”,针对城区商贸市场打造了“一抵通贷款专营店”等四大门类40多个特色零售业务的“阳光网点”。
为了培植良好“阳光信用”环境,该行结合“文明信用联动联评工程”和“普惠金融工程”,积极推广“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贷款,完善贷款流程,简化贷款调查、信息反馈、评级、发证、收贷等农户贷款手续。在省、市联社和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帮助下,逐步构建起了“乡(镇)政府、村委会、农商行、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阳光担保”,该行积极创新创新担保方式,因地制宜开展了林权、海域使用权、商标专用权、收费权及仓储等抵质押贷款。同时,该行积极研究当地市场,细分客户,创新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特色产品服务。
流程再造
提供专业化信贷服务
为了保障“阳光操作”,该行继续优化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加快推进前台营销中心、信贷专管中心、放款中心、贷款检查中心“四个中心”建设步伐,建立了流程银行,实现了产品销售、信贷管理、风险控制、队伍建设和售后服务的“内部市场链”控制,达到信贷业务专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全面提升了内部服务效率。
为了规范“阳光支付”,按照“就近服务、精简人员”的原则,该行成立了3家公司业务放款中心、3家城区和4家乡镇零售业务放款中心。明确放款中心岗位设置、职责和违规处罚标准,细化贷款操作流程,严防民间借贷,切实防范信贷资金支付风险。
为了提高“阳光效率”,该行进一步明确信贷业务岗位具体权限、办结时间及操作程序,从宣传发动、评级授信、组建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合同、核发贷款证到贷款上柜台、内勤人员出账办结等业务流程均明确办结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该行在严控贷款风险上,重点把握借款人的信用、实力、项目、市场、效益等因素,对抵质押担保的、信用高的客户,通过简化贷款手续,有效地保证了信贷服务的高效办理。
标本兼治
推进行风行貌建设
一方面,该行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发挥专管中心“阳光职能”。为保证贷款审查的客观性,该行加强了信贷专管员管理力度,将全部信贷专管员进行集中管理,不参与支行经营考核,专职负责贷款审查和风险防控。贷款审查由三名信贷专管员组建贷款审查小组,采用随机抽取审查方式,形成贷款风险防控“闭环”,保障了贷款审查和管理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该行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阳光监督机制”。为增加信贷操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防止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该行认真落实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十个严禁”、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强制休假和离任审计、廉洁办贷承诺制等制度,与员工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控责任书》、《员工规范行为承诺书》等责任书,及时准确地把握了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发现办贷过程中有“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同时,公开了贷款流程,在营业网点醒目位置向客户公开、公示了信贷人员姓名、照片、职责、联系方式以及贷款种类、对象、条件、程序等,提高了办贷透明度。
此外,该行依托科技平台,对全行人员实行“阳光管理”。该行充分发挥客户服务中心24小时值班服务职能,专职负责信贷业务咨询、贷后回访、本息催收、客户投诉等服务工作。接受客户监督,确保一个不漏地记录客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处理客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将问题反映到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一个不漏地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