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农金机构促进就业喜获殊荣
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江西洪都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得表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温家宝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
(何 金)
保证自身的快速发展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犹如天平的两端,农金机构努力寻找着最佳平衡点,以期达到和谐的发展状态;实现经济效益最优与社会贡献度最大化,犹如一副担子在肩,农金机构要不断在保持平稳中快步前行。
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农村金融主力军”之称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打造肩负使命的“民生银行”已经列入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
同样,在“促进就业”这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样义不容辞。
实至名归
国务院《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要求: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
毫无疑问,在今年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获得殊荣的三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单位)对此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们是: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江西南昌洪都农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0一二年七月”。在金灿灿的奖牌上,位于“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八个红色大字上方的国徽和下方的这两行黑字,同样醒目,甚至更为重要。
获此殊荣,洪都农商银行并非第一次。
2004年,由于在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全国再就业表彰大会上,洪都农商银行的前身——洪都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就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那年,该联社是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和江西省金融机构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如今的洪都农商银行成立于2009年,是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成立的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金6.66亿元。目前,该行的资产总额已突破200亿元,各项存款突破170亿元,各项贷款接近120亿元,成为江西省信合系统业务规模最大、实现利润最多、监管评级最好的法人单位。
在感受喜悦的同时,洪都人也感受着这一奖牌沉甸甸的分量。
3年来,为支持下岗人员再就业,该行专门成立了“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帮助有志青年创业,该行与南昌市有关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开发了青年创业贷款业务;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创业资金难题,该行开办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业务……
洪都农商银行董事长应勇告诉记者:“自成立后的3年来,为助力民生工程、扶持经济薄弱环节,洪都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20多亿元。”
不可或缺的存在
“要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如是指出。对于促进就业,金融机构的任务与作用再一次被强调。
但是,要扛起“扩大就业”这一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并非易事,即便“发力者”是有着“农村金融主力军”之称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相比洪都,在云南省农信系统推出的多项利于促进就业的信贷举措中,“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是其一大特色与亮点所在。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云南省政府启动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模式,欲通过引入金融资源,发挥财政资金的倍数放大效应,为创业人员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经办银行,云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出了“‘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以下简称“创业小额贷款”)。
红火地经营着一家小鞋店的大学毕业生王颖,是“创业小额贷款”的首批受益者之一。
王颖家住云南省玉溪市。在云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出创业小额贷款之际,王颖经营的12平米的小鞋店才刚刚起步。经玉溪市红塔区妇联推荐,云南玉溪红塔农村合作银行为尚处创业初期的她发放了5万元贷款作为周转资金。贷款期限为2年。
除了像王颖一样的创业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的帮扶对象还覆盖了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群体。
据了解,上述创业小额贷款采用的是“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多方参与、农信社承贷”的管理方式。即:云南省农信社、省人保厅、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为承办单位,创业人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上述任一单位的县级部门提出创业贷款申请。各承办部门在县级农信社的配合下进行贷款调查,并向农信社推荐。
3年来,为确保创业小额贷款的顺利实施,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不仅建立专项台账,对创业者进行“跟踪帮扶”,还为该类贷款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有别于其他贷款,并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分期还款方式。同时,多次调整还贷期限频率,以减轻创业者初期的还贷压力。
“我们发放的创业小额贷款实现了‘贷免扶补’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她告诉记者,据统计,仅2011年一年,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就累计向5.17万人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31.28亿元,人均贷款额度达6万多元,带动了17.92万人就业。在2012年,该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目标是通过“创业小额贷款”扶持6万人,力争全年新增发放贷款数量达到80亿元。
期待政策推进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
面对“促进就业”这一时代命题和历史使命,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早已在用行动证明着内心“心系民生、不辱使命” 的笃定信念。在不断摸索与尝试的过程中,成效也开始逐渐凸显。
在江西南昌,据了解,仅洪都农商行一家就承担起了南昌市90%以上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在云南,该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3年来发放的创业小额贷款金额已达到64.67亿元,成功扶持了11.78万名创业者实现创业,带动近37万人就业。
“为创业者扫清创业道路上的障碍,这是一件民心工程,也是农信社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一位省级联社办公室负责人如是说。
他认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未就业和想创业人群,面临着缺乏就业启动资金、技能和经验不足等多重困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财政、人保等部门联合,创新信贷产品,充分发挥金融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创业人员解决现实难题。
“如果能在政策层面上对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如:政策倾斜、税收减免、风险补偿等,将更有利于调动银行业的积极性。”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处处长刘决琦认为。
他分析指出,目前,对于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创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包括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业的大学生、自谋职业的残疾人等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都会加以研究和跟进。但要想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还需要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除了对政策上的吁求之外,一位省级联社管理人员还认为:“主流媒体在舆论导向上,也应加大对农信社的宣传力度,以鼓励农信社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