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今年英国本地产茶量有望实现质的突破
——特里戈斯南茶因雨得福,大获丰收
□ 本报记者 冯斯正编译

  茶园里的琼斯先生。
  正在采摘茶叶的游客。

  正当英国的诸多茶农为今年春夏两季绵绵不绝的雨水一直“溺爱”自己的农作物而愁眉不展时,康沃尔郡的茶农却喜不自禁。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过量的雨水是绝大部分农作物健康发展的克星,可谁又料到它们反倒是茶叶的福星?

  特里戈斯南茶园,全英国唯一的一家贸易型的茶叶生产厂家,其表示丰沛的降雨量极有可能创造今年茶叶的丰收。2005年的时候茶园收获了200公斤的茶叶,而去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0吨,如此一来,茶园在今年被寄予了“做出质的飞跃的成绩”的厚望。

  当采访到茶园管理负责人乔纳森·琼斯先生能否做出预测时,他回答道:“目前我们真是没法给出确切的数据,因为这些茶树还在疯狂地生长,天知道他们会长到什么程度,不过大丰收是确定无疑的了!”据琼斯先生讲,明年茶园里还要单独辟出一块50英亩的园地留给即将引进的6000株茶树。每年,特里戈斯南茶园的茶有一半会出口,余下的就放在国内销售。“这样的天气让一切都湿漉漉的,确实对其他英国农作物造成了困扰,但是真的不能否认事物都有双面性,这些雨简直就是茶叶的天赐机缘!”的确,雨水让其他的农作物看起来无精打采,甚至有些垂头丧气,但是再看看茶树,每一片叶子都被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还时常泛出得意的、绿油油的光,貌似它们也为早已遇见的丰收场景而开怀解颐呢。

  中国和印度也被列在了康沃尔郡的特里戈斯南茶园对外贸易的单子上,这或许多多少少会让人惊讶。中印都是主要的产茶大国,怎么还会需要进茶呢?但是琼斯先生认为,正是特里戈斯南茶典型的英国味儿吸引了他们,一种有异于东方茶叶的、浓浓的西方情怀让中印等亚洲产茶国热衷于这块市场。

  特里戈斯南地区的天气、降雨、湿度和土壤酸碱性等自然条件都和印度大吉岭邦的类似,琼斯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今年4月时他正好去那儿开会考察。“说真的,把茶叶和旅游结合到一起会是个不错的点子,这两者都兼有文化性和经济性。而且,旅游本身就是康沃尔郡的一大特色,我想我们可以利用有大量的人流动到此的优势推动茶旅游。毕竟嘛,茶叶是英国的第一饮品。”

  在英国,所有的喝茶人加在一起每天要消耗1.2亿杯茶,若要满足如此的需求,每年16万吨的进茶量就如同沧海一粟一般。肯尼亚和印度是英国茶叶进口的主要来源,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曾宣称东非的霜冻和印度由季风引起的干旱都会令两国茶叶减产。当然,英国本地产出的茶叶量若想满足该国人民的茶叶消耗量同样也是杯水车薪,但是英国茶叶的数量一直在保持增长,而且今年的这场雨一定会给茶园增产不少。琼斯先生说:“气候很湿润,必须得承认这雨让其他农作物遭了殃,但是对茶树而言却如同天降甘霖!没什么比这更棒的了!”

  比尔·戈尔曼,英国茶叶委员会的主席,感慨道:“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向非洲和印度这种盛产茶的地方出口茶叶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不过现在看来事情在往好的方面转变。我们的主要茶叶生产者通过茶交易可以弥补其他因天气情况而产生的差额。去年的茶产量是400万吨,今年的茶叶丰收将会超越去年,实现一个世界纪录性的突破。可是就算形势喜人,特里戈斯南的茶树再怎么努力增产,顶多能让英国人民多喝上一个小时的茶!英国人实在是太喜欢喝茶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